康师傅的股票跌了多少,康师傅已经变成日资控股企业我们还应该再买它吗
来源:整理 编辑:双城财经 2023-03-11 18:23:46
本文目录一览
1,康师傅已经变成日资控股企业我们还应该再买它吗
2,方便面价钱都要长40股市会长40么
个股可能,股市要长40%做梦,就是巴菲特他也不敢奢望,中国股市十年增长为0,除非有天大的出现奇迹---崩盘后有可能。我的30万炒到80万没舍的卖5.30提高印花税又跌回50万,本来又涨回去咧,没想到又来了个6.20又回去了,NND,这几天感觉还能回去点··啊门··em05会到4300点吗::5:: ::5:: ::5:: 我的股票一路大跌em03 em03 惨啊 天天盼着涨停今年能上5000点,弟兄们,抱长线吧em01 em01把子肉都3块了,还让不让人那什么了只好减肥了em05你的提议很好玩,不用股市涨,我工资能涨400%就行
3,怎样才能买到一个好股
买你身边的公司就可以了
比如可口可乐 麦当劳 腾讯 比亚迪 味千拉面 心相印 康师傅 等等等等
什么技术,纯粹是骗人,傻瓜才喜欢研究技术需要经验呀
你可以去爱财部落看看,研究研究那里都买的什么股,你也可以自己模拟炒股,练习练习,不会的东西可以去理财学院查找,挺好的正虹科技 农业龙头 反倾销题材股票 值得买 !!!!!!首先对一只股票长期观察、跟踪,第二对她全面了解,当然你的基础知识也得扎实,主要在股价低的时候你就敢大胆买进,等待丰厚的利益了首先是技术面,看这支股票的趋势及空间,这个就要学会技术分析;
然后看它的基础面,看这家上市公司是做什么的,它的产品被不被人看好,以往的业绩怎么样,和未来是否被看好。
第三要看它的消息面,看看短期有没有什么利好,利空之类的消息,国家政策有没有什么对股市的利的
最后可能要看看有没有内部的准确消息,消息不能全们,尤其是小道消息,除非你有朋友正在用大量奖金做这支股票,这样你可以跟着发点小财,但如果不是,千万不要盲目地进入。
技术看软件就行了,信息软件里也有,不过有一些不是准确的,也不是及时的,要想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办到的,需要一个团体,如果只是单独的散户那么学好技术,短线操作,也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利益,消息方面可以从证券公司手里得到。
这几方面结合起来吧,如果都很好了,那肯定是支好股票了。
4,为什么港股比A股便宜这么多
1、港股投资者的偏见从港股股票供给来看:上市公司很多来自内地,投资者确是国际市场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队中国有一定偏见或对这些内地公司了解不够。2、国际投资者看估值买股从港股股票的需求看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大多是国际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都是看估值买股票的。所以,香港市场的中小票普遍比A股中小票小很多。3、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而言是个边缘市场对于很多国际投资者,香港市场是个边缘市场,这些都会导致港股整体估值会便宜些。4、前几年内地流动性推高内地股的估值前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境内货币流动性较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企业估值偏贵。而香港市场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港股会比A股便宜些。但,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趋紧,A股的整体估值尤其是中小票估值出现了下降。5、散户投资者最大的特点是炒股就要养成长期习惯,不管是买什么股票,反正不能空仓,就算明知道股市需要调整,也要买入医药白酒等所谓的防御型品种。大量的散户投资者长期满仓操作,就导致了整个A股市场形成了厌恶下跌,即使是跌势也要找到能够上涨的品种。这样的投资氛围下,A股市场形成了一个逻辑,即股价估值合理就是买入的理由。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港股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A股平安港股比a股贵这么多的原因是负溢价了,说明现在买平安a股比港股更有投资价值,另外就是港股比内地上市的更加权威。 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是因为港股的市盈率低于A股,所以才会觉得便宜,这也正是投资的机遇所在港股相比A股要便宜许多的原因如下:1、稳定派息的大型企业,比如华能国际,宁沪高速,在我们上面这个图也很明显。这为什么他们是没有成长性的。估值的唯一依据就是与两地的利率水平有关。以宁沪高速为例,目前a股价格5.5,港股价格8.8左右,相当于人民币7块左右 。2013年每股派息是含税0.38元。扣掉10%红利税税的话对应的a股股息率是6.2%,港股股息率是 4.9% 可以看到香港投资者认可的股息率水平比a股低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香港的无风险收益率比内地低。这一个原因,香港那边利率很低,并且长期保持在低的水准,所以一年5%的股息率已经是很好的回报了。另外一个原因,很重要,就是内地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在过去两三年有一个提升。2、以海螺水泥,中国神华,鞍钢股份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知道这些行业现在在a股不好,预期非常悲观,估值水平相当低。但是香港投资者反过来,这些企业是龙头 它们已经证明了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优秀地位,我们知道这个行业以后不好,会倒闭一批企业,那么这些龙头企业肯定是整合后的赢家,利润水平会向他集中,海螺水泥的盈利已经证明 2013年盈利能力应该是仅次于2011年的 所以香港投资者可能给与它们比a股高很多的估值,这也反映了香港那边非常重要的特点喜欢大的企业,排斥小型企业。大企业会在行业饱和后进行整合,结构性成长的赢家。3、品牌消费的高估值:青岛啤酒。这个就是香港消费类高估值的体现。蒙牛也比伊利大概估值高了20%。像成长性并不良好的康师傅控股和维他奶国际的估值都很高,动态30倍市盈率都是很正常的。品牌消费也高,比如普拉达,欧舒丹都很高。香港估值区间变化不大,不随着成长速度下降而下降。再说青啤,啤酒行业机构期待整合以后费用下降,目前前五市占率70% 但是促销费还是很厉害,很多都是买断费,说明啤酒品牌能力不够 出去喝啤酒不像白酒葡萄酒这么重视品牌4、表面上反应不出来公用事业的估值 香港上市首都机场估值水平略高于上海机场。电能实业 发电企业估值也高于内地的火电水电企业这个说一下,国际大型机场在全球各个地方上市的应该就是上海机场最便宜。这个第一个是和上面讲的利率可能有关系,还和投资者偏好有关系。A股市场重要的是成长性,特别是带故事的成长性。这些看起来没多少成长性的股票又是大企业给的估值就不高,但是在国外投资者看来,像上海机场这种经营风险较小,回报率稳定,而且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虽然不是很迅速,这里的估值应该就比较便宜了。像法兰克福机场估值水平比上海机场至少高了50%。这也是国内外投资文化的差异性。5、金融地产 像平安保险,银行,以后的万科等一般来讲香港那边估值都是更贵。这块估值争议还是很大的像a股的金融业,估值水平肯定是不能再低了,但是到底值不值得买,这个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的估值比a股高,在香港上市的国际银行的估值比国内银行高。
5,有一种饮料叫旭日升
已经没有了,我小时候经常喝这个牌子的饮料和奶茶,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有了~~!郁闷···怀念现在没有了。 旭日升 旭日升:变革的痛与思 1993年始,一个以供销社为家底、3000万元投资起家的旭日集团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做成了一个销售额高达30亿元的饮料巨头。然而,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曾一度风光无限的“旭日升”,日渐成了人们心中的一道“蓝色记忆”。 对于旭日的衰落,各种不同的说法都有。但知情人士认为,旭日集团内部从2000年开始的一系列“管理变革”才真正要了它的命。 升腾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料发展史上,“旭日升”是不可或缺的一页。 河北旭日集团的前身为冀州市供销社,20世纪90年代初期,供销社独辟蹊径,在中国的传统饮料“茶”上做文章,率先推出“冰茶”概念。1993年,河北冀州供销社改名为旭日升集团。1994年,旭日升集团投入3000万元用于冰茶的生产和上市,并很快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市场回报。 创业初期,旭日集团派出上百名冀州员工,奔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大城市,通过地毯式布点,密集型销售,建立起48个旭日营销公司、200多个营销分公司,连接起无以计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旭日升”营销网络。一夜之间,独占了中国茶饮料市场鳌头。 1995年,旭日升冰茶销量达到5000万元。1996年,这个数值骤然升至5个亿,翻了10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 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分析人士指出,旭日升的成功是因为它选择了一个百姓熟悉而市场或缺的切入点,并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冰茶”概念。1999年,旭日集团确定“冰茶”为旭日集团商品特有名称,并将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将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以商标作壁垒“独家垄断”。在当时看来,旭日升有了这个商标,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迟暮 旭日升的巨大成功引来众多竞争对手的跟风。在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岚风”、娃哈哈等一群“冰红茶”、“冰绿茶”的围追堵截中,“冰茶”的独家生意很快就被对手模仿,旭日升创造出来的概念日渐释稀、弱化。 2001年,旭日升的市场份额迅速从最初的70%跌至30%,市场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当产品先入者的优势逐渐被减弱,甚至荡然无存之时,管理上的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尤其是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张,显得公司的制度和人才保障越来越滞后。 据熟悉旭日集团的人士介绍,旭日升在销售渠道建设时,不论是进入哪一个城市,不论是什么职位,集团都无一例外地从冀州派遣本地人马,但是相应的制度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来,总部与网点之间只有激励机制,而没有约束机制。 旭日集团采取了按照回款多少来评定工作考核的管理思想,而忽视了市场通路的精细化建设。有报道说,旭日集团原来很多从冀州出来的业务员为了配合企业的考核,私自和经销商达成“君子协议”: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可以答应你的返利条件;而且,我还可以从集团公司给你要政策,甚至还可以让你卖过期的产品。很多分公司的经理、业务员也根本不管市场上的铺货、分销和监督,而是住进了经销商包的酒店,除了催款和不可能实现的“大胆”承诺之外,就是和经销商一起欺骗企业。 变革 内忧外患之时,旭日升的管理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第一步是给企业高层大换血,意在将原有的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向量化、标准化管理转变。据说,旭日集团当时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个个是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少壮派高手,其中集团的营销副总经理还是曾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的销售主管。 第二步是把1000多名原来一线的销售人员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公司垂直管理。这样的调动是集团成立8年来最大的一次人事调动。 第三步是把旭日集团的架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这般手段,可谓是“大破大立”。不料,悲剧也由此而生。 反思 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未让产品的市场表现“止跌回升”,组织内部就先乱了。 当“空降兵”进入旭日集团并担任要职之后,新老团队的隔阂日益加深,公司管理层当初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从国外回来的“洋领导”移植的成功模式在元老们那里碰壁,元老们经验性的决策在新人那里触礁。 由于公司最初没有明确的股权认证,大家都不愿自己的那一份被低估,元老们心里想的是“当初我比你的贡献大”,而新人们心里想的是“今天我的贡献比你大”。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很容易散崩。 据知情人士透露,旭日在高层进行大幅调整之后,又把1000多名原工作在一线的业务人员调回生产部门,单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到变革带 来的震荡是如何巨大。他认为,人员的大幅度调整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个人利益的重新洗牌,更关系到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变革使企业的价值链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企业出现了失控和分裂。 国外管理专家有一个观点:企业领导在考虑实行变革时,一定要克制,不可往企业里投掷巨石。他们必须鼓励自己的员工采取不断往池塘中扔小圆石的策略。惟如此,所要求的大规模变革才能开展起来,同时又可以确保企业的健康肌体所受到的破坏最少。 旭日升的变革管理失败,给大家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6,康师傅每年能赚多少钱
短期利空因素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应却远高于人们的预料,背后其实是市场对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
SARS袭来之时,许多城市一度出现抢购方便面的景象。但就在这时,一向在方便食品市场上被视为“赚钱机器”的康师傅控股(0322,HK)却出人意料地在宣布业绩下滑。4月28日,康师傅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称,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及SARS双重影响,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3.2%下跌至26.08%,而首季业绩盈利大幅倒退60%至889.3万美元。
双重影响
此消息一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在公布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当天,康师傅同时公布的2002年年报称,康师傅盈利较之上年增长50.93%,且股息派发预案高达每股0.93美元。在这双重利好之下,随后的两天康师傅股价大跌14%,市值蒸发逾12亿港元。有传闻称是因为康师傅受伊拉克战争与SARS病毒双重影响,基金洗仓所致。
原材料上涨和SARS病毒导致盈利大幅下滑,这短时期的利空因素,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应却远高于人们的预料。在这些强烈反应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对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
在康师傅第一季度的业务构成中,方便面与饮品两项业务占据了公司86%的营业额,但就是这两大业务在第一季度受到了严重打击:方便面的主要材料棕榈油价格上升20%;胶瓶饮料的原材料PET胶粒价格上涨20%至40%;华南地区自去年年底已开始爆发SARS,直接影响主要靠“士多店”(便利店)销售的饮料。
“原材料上涨导致康师傅方便面毛利率的下跌,是其利润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说。2003年第一季度康师傅方便面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跌了6.65%,如果按照去年同期的毛利率计算,方便面业务的销货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1.9万美元。导致增长的原因,就是棕榈油价格的上涨,以及配合市场策略将面饼加大和因平价面的销售之增长较中高价袋面快速。
事实上,棕榈油价格上涨对康师傅业绩的影响并非始自2003年第一季度。康师傅2002年纯利虽增加50.93%,但第四季盈利较上年同期倒退了75.27%。
而原材料的上涨对于饮料业务的影响并不大,第一季度饮料业务的销货成本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69.2万美元。但华南地区自去年年底已开始爆发SARS,直接影响主要靠“士多店”销售的饮料。华南地区占到公司整体饮料销售的40%,从而导致第一季度饮品业务只增长了21.46%,远低于2002年69.57%的增幅。
传统上,第二及三季是饮品的旺季,占去全年销售的70%,加上康师傅早前才增加饮品生产线,若销售放缓而令生产线使用率降低,将进一步影响边际利润,发展证券进而预计,今年康师傅的纯利润将倒退6.6%。
盈利能力
“在中国食品和饮料市场,康师傅均处于第一集团,如果位于市场第一集团的公司都受到这样严重的冲击,那么这种冲击应该是全行业而不是康师傅一家的。”和君创业分析师程绍珊说。但据程的观察,国内与康师傅业务有相似之处的企业并没有出现这样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一个直接的对比就是康师傅的主要竞争对手统一集团。在台湾上市的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216,简称统一)200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21%,比2002年同期的23%略有下降,但净利润率仍坚守去年同期的3%。
在市场强烈反应的背后,其实也正是市场对于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事实上,方便面和饮品两大业务是康师傅利润主要来源,但这两大业务都面临着盈利能力萎缩的风险。
魏应洲兄弟以方便面起家,但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方便面业务的盈利增长空间已经不大。据AC尼尔森2002年12月/2003年1月的市场报告,康师傅的方便面在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8%和39.6%,远远超过其他方便面生产商。
2002年,中国有300余家方便面企业,其中50%以上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里,能坚持生存下来的方便面企业很可能仅在20家以内。随着竞争加剧,方便面利润正在逐步降低,近三年来,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毛利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8.44%下滑至2002年的26.22%,2003年第一季度更是急跌至22.05%。
方便面业务获利日渐萎缩,迫使康师傅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自1997年涉足茶饮料市场以来,康师傅的茶饮料已经占据在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2002年,饮品业务为康师傅贡献了32.50%的销售额。与此同时,方便面业务收入比重已经从1999年的75%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57.93%。康师傅高层曾宣称,到2004年,“康师傅”饮料的销售收入将全面超过其方便面产品。
为了保证饮品业务这条利润来源,康师傅投入巨资。仅2002年康师傅就新增了14条PET胶瓶装饮品生产线,另外2条低温无菌充填线于2003年4月投产。2002年下半年,康师傅一举豪掷5亿元人民币,决定在2003年增加24条PET胶瓶装饮品生产线及各项配套设施,预计这些生产线将在2003年9月前逐步投产。
但是,当饮品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时,价格战也就随之而来。为了应对价格战,“康师傅每日C”也由去年的2.80元降到2.20元左右,其另外一种果汁甚至卖到每瓶1.95元。与价格战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销量,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第一季度康师傅的分销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965.9万美元。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分析说:“饮品业务的毛利率虽只下降了0.94%,但利润则下降了91%,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应该缘于分销费用的增长。”
7,康师傅每年能赚多少钱
短期利空因素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应却远高于人们的预料,背后其实是市场对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
SARS袭来之时,许多城市一度出现抢购方便面的景象。但就在这时,一向在方便食品市场上被视为“赚钱机器”的康师傅控股(0322,HK)却出人意料地在宣布业绩下滑。4月28日,康师傅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称,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及SARS双重影响,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3.2%下跌至26.08%,而首季业绩盈利大幅倒退60%至889.3万美元。
双重影响
此消息一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在公布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当天,康师傅同时公布的2002年年报称,康师傅盈利较之上年增长50.93%,且股息派发预案高达每股0.93美元。在这双重利好之下,随后的两天康师傅股价大跌14%,市值蒸发逾12亿港元。有传闻称是因为康师傅受伊拉克战争与SARS病毒双重影响,基金洗仓所致。
原材料上涨和SARS病毒导致盈利大幅下滑,这短时期的利空因素,在市场上引起的反应却远高于人们的预料。在这些强烈反应的背后,其实是市场对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
在康师傅第一季度的业务构成中,方便面与饮品两项业务占据了公司86%的营业额,但就是这两大业务在第一季度受到了严重打击:方便面的主要材料棕榈油价格上升20%;胶瓶饮料的原材料PET胶粒价格上涨20%至40%;华南地区自去年年底已开始爆发SARS,直接影响主要靠“士多店”(便利店)销售的饮料。
“原材料上涨导致康师傅方便面毛利率的下跌,是其利润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说。2003年第一季度康师傅方便面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跌了6.65%,如果按照去年同期的毛利率计算,方便面业务的销货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1.9万美元。导致增长的原因,就是棕榈油价格的上涨,以及配合市场策略将面饼加大和因平价面的销售之增长较中高价袋面快速。
事实上,棕榈油价格上涨对康师傅业绩的影响并非始自2003年第一季度。康师傅2002年纯利虽增加50.93%,但第四季盈利较上年同期倒退了75.27%。
而原材料的上涨对于饮料业务的影响并不大,第一季度饮料业务的销货成本较去年同期只增加了69.2万美元。但华南地区自去年年底已开始爆发SARS,直接影响主要靠“士多店”销售的饮料。华南地区占到公司整体饮料销售的40%,从而导致第一季度饮品业务只增长了21.46%,远低于2002年69.57%的增幅。
传统上,第二及三季是饮品的旺季,占去全年销售的70%,加上康师傅早前才增加饮品生产线,若销售放缓而令生产线使用率降低,将进一步影响边际利润,发展证券进而预计,今年康师傅的纯利润将倒退6.6%。
盈利能力
“在中国食品和饮料市场,康师傅均处于第一集团,如果位于市场第一集团的公司都受到这样严重的冲击,那么这种冲击应该是全行业而不是康师傅一家的。”和君创业分析师程绍珊说。但据程的观察,国内与康师傅业务有相似之处的企业并没有出现这样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一个直接的对比就是康师傅的主要竞争对手统一集团。在台湾上市的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216,简称统一)2003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21%,比2002年同期的23%略有下降,但净利润率仍坚守去年同期的3%。
在市场强烈反应的背后,其实也正是市场对于康师傅盈利能力的质疑。事实上,方便面和饮品两大业务是康师傅利润主要来源,但这两大业务都面临着盈利能力萎缩的风险。
魏应洲兄弟以方便面起家,但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方便面业务的盈利增长空间已经不大。据AC尼尔森2002年12月/2003年1月的市场报告,康师傅的方便面在销售量与销售额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8%和39.6%,远远超过其他方便面生产商。
2002年,中国有300余家方便面企业,其中50%以上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据预测,在未来几年里,能坚持生存下来的方便面企业很可能仅在20家以内。随着竞争加剧,方便面利润正在逐步降低,近三年来,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毛利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28.44%下滑至2002年的26.22%,2003年第一季度更是急跌至22.05%。
方便面业务获利日渐萎缩,迫使康师傅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自1997年涉足茶饮料市场以来,康师傅的茶饮料已经占据在中国茶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2002年,饮品业务为康师傅贡献了32.50%的销售额。与此同时,方便面业务收入比重已经从1999年的75%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57.93%。康师傅高层曾宣称,到2004年,“康师傅”饮料的销售收入将全面超过其方便面产品。
为了保证饮品业务这条利润来源,康师傅投入巨资。仅2002年康师傅就新增了14条PET胶瓶装饮品生产线,另外2条低温无菌充填线于2003年4月投产。2002年下半年,康师傅一举豪掷5亿元人民币,决定在2003年增加24条PET胶瓶装饮品生产线及各项配套设施,预计这些生产线将在2003年9月前逐步投产。
但是,当饮品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时,价格战也就随之而来。为了应对价格战,“康师傅每日C”也由去年的2.80元降到2.20元左右,其另外一种果汁甚至卖到每瓶1.95元。与价格战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销量,不得不加大营销投入,第一季度康师傅的分销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965.9万美元。天相投资分析师石磊分析说:“饮品业务的毛利率虽只下降了0.94%,但利润则下降了91%,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应该缘于分销费用的增长。”
文章TAG:
康师傅的股票跌了多少康师傅 师傅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