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经营性净利润是什么,什么是DilutedEarningPerShare
来源:整理 编辑:双城财经 2025-03-01 19:11:18
1,什么是DilutedEarningPerShare
摊薄每股收益(diluted earning per share,diluted share) 摊薄每股收益是指 净利润 扣除了非经常损益后得到的 每股收益 , 非经常损益指那些一次性的 资产转让 或者 股权转让 带来的 非经营性利 润。搜一下:什么是Diluted_Earning_Per_Share?
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什么意思
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在香港的财务报表中利润总额叫“税前利润”,净利润叫“税后利润”非经常性损益表示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就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扣除上面的部分就是营业利润了再扣除所得税费用后是扣非后净利润。举例,一个生产白酒的公司,他卖白酒的收益就是他的经常性损益; 他有闲钱,也顺便拿来买股票,这里赚的亏的就叫飞经常性损益; 前者是他的本业,是相对固定的;后者是副业,这年可能很好下年可能很差。 但是无论如何,都会统一算进他的净利润里,而我们投资者有时候就会看到净利润时大时小,这样不利于分析。所以,就将净利润减去飞经常性的损益,就叫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叻。看这个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该公司的经营现状。 基本这样。
3,股票NST什么意思
如果那只股票的名字加上st 就是给股民一个警告,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一个警告作用,但这种股票风险大收益也大哈,如果加上*st那么就是该股票有退市风险,希望警惕的意思,具体就是在4月左右,公司向证监会交的财务报表,连续3年亏损,就有退市的风险,一般5月没有被退市的股票可以参与一下,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st股 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由于“特别处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缩写是“st”),因此这些股票就简称为st股。上述财务状况或 其它状况出现异常主要是指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辽物资”;(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审计。??由于对st股票实行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庄家的刻意炒作。投资者对于特别处理的股票也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st股主要是经营性亏损,那么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加强管理扭亏为盈。有些st股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亏损,或者有些st股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则这些股票往往潜力巨大。股票股改完成后第一天上市,,,只是这支股票是ST股,,,比如今天的NST源药,,且今天不设涨幅限制
4,基本每股收益和摊薄每股收益有啥区别吗
稀释每股收益与每股收益摊薄的区别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简单点说,比如某个公司有权证、可转债、即将执行的股权激励,那么就意味着股份有潜在的增加可能,那么为了准确评估每股收益,就必须用稀释每股收益了 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了非经常损益后得到的每股收益,非经常损益指那些一次性的资产转让或者股权转让带来的非经营性利润。1. 每股收益扣除是指每股股票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值.每股收益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 ,全面摊薄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2. 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P0÷SS= S0+S1+Si×Mi÷M0– Sj×Mj÷M0-Sk其中:P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i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k为报告期缩股数;M0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Mj为减少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3. 摊薄每股收益:全面摊薄是指计算股份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确定,考虑的是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反映目前股本结构下的盈利水平。而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例如可转债、认股权证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就有可能在将来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摊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所以摊薄每股收益(也叫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转化工具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每股收益,摊薄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长期投资的话,个人觉得要考虑可转化工具的摊薄作用。另外,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要单纯考虑每股收益的指标,因为实际上它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所以在用这个指标的时候,建议结合其它信息,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理性投资。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每股收益一般分为: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以及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其区别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P0÷SS= S0+S1+Si×Mi÷M0– Sj×Mj÷M0-Sk其中:P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i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k为报告期缩股数;M0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Mj为减少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累计月数。 (2)稀释每股收益: 公司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报告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在发行可转换债券、股份期权、认股权证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情况下,稀释每股收益可参照如下公式计算:稀释每股收益=P1/(S0+S1+Si×Mi÷M0–Sj×Mj÷M0–Sk+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可转换债券等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P1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并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其影响,按《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公司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考虑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和加权平均股数的影响,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 (3)摊薄每股收益: 全面摊薄是指计算股份时按照期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如用年末的股数计算的全面摊薄每股收益。每股收益 = 除税后净利润 / 已发行股票数 每股净资产 = (公司资产 - 公司负债) / 已发行股票数 上市公司如发行有可换股债,认股权证,则假设其全部行权,在计入可换股债 和/或 认股权证所产生的新股数,计算出新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被称为摊薄后的每股价值。 你上市吧
5,如何计算股票的净利润
本金记下来,进去账户,买入,卖出之后,你的账户余额减掉本金就是你的利润。如果是借款,还要减掉利息。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缴纳所得税后的净经营成果。 净利润的重要性 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科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取决因素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举例说明: 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4000×3%=120(万元)(一般这种行业交的是增值税)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当所得税率为33%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380×(1-33%)=254.6(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15%时,其净利润为: 380×(1-15%)=323(万元) 很明显,所得税率低时,企业的盈利就大。对于同一家公司,其税利润在享受15%的所得税率时就比33%的所得税率要高26.84%。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 综上所述,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净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日益关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净利润(收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期确认,依据于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现金的实际进出。净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时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其净收益和现金流量在金额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在金额上完全相同则是一种巧合。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采用不同会计概念和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净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时期,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2、存货的周转。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时期,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制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3、应收、应付款的存在。应收帐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和应付帐款相对应的赊购支出在开出发票阶段就以利润计算,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是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时期应收款增加,现金流量就会低于净收益;而如果应付款增加,现金流量就高于净收益。反之,情况就相反。 4、其他额外资金的流动。有额外资金进入企业,或企业偿还借款,这些都是现金流量,但只对资产负债表有某些影响,而对净收益并无影响。 正是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制约,才形成了净收益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不幸事实是:当企业在扩展时,资本性支出将超过折旧,各种存货周转量也会增加,同时应收款和应付款也将增加,因此,有利可图的扩展必然伴之以过高的负现金流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过营运资金的经营”,即扩展时没有适当地控制负现金流量和随之投入所需增加的资本,这是造成企业破产的常见原因,也是企业经营亏损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或经营获利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却为负数的原因。
6,股票净利润计算术语
成交价就是你的买入价成本价就是你的保本的价位第一次买入为10元100股那就是 10*100=1000 元(你的保/成本价 不计任何费用)第二次买入为11元100股那就是11*100=1100 元那两次成交后你的成本价就为(10+11)/2=10.5元/每股,也就是你的成本价嘞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缴纳所得税后的净经营成果。 净利润的重要性 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科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取决因素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举例说明: 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4000×3%=120(万元)(一般这种行业交的是增值税)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当所得税率为33%时,其净利润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380×(1-33%)=254.6(万元) 当所得税率为15%时,其净利润为: 380×(1-15%)=323(万元) 很明显,所得税率低时,企业的盈利就大。对于同一家公司,其税利润在享受15%的所得税率时就比33%的所得税率要高26.84%。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 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 综上所述,净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净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日益关注企业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 净利润(收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期确认,依据于费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关系而形成的。而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现金的实际进出。净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时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其净收益和现金流量在金额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在金额上完全相同则是一种巧合。这两者之间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采用不同会计概念和时间推移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净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时期,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2、存货的周转。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时期,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制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3、应收、应付款的存在。应收帐款反映的赊销收入和应付帐款相对应的赊购支出在开出发票阶段就以利润计算,只有在以后用现金结算时才是现金流量的增减。因此,如果在一个会计时期应收款增加,现金流量就会低于净收益;而如果应付款增加,现金流量就高于净收益。反之,情况就相反。 4、其他额外资金的流动。有额外资金进入企业,或企业偿还借款,这些都是现金流量,但只对资产负债表有某些影响,而对净收益并无影响。 正是以上四个方面的相互制约,才形成了净收益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不幸事实是:当企业在扩展时,资本性支出将超过折旧,各种存货周转量也会增加,同时应收款和应付款也将增加,因此,有利可图的扩展必然伴之以过高的负现金流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过营运资金的经营”,即扩展时没有适当地控制负现金流量和随之投入所需增加的资本,这是造成企业破产的常见原因,也是企业经营亏损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或经营获利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却为负数的原因。成交价是你买入股票的成交的价格.成本价是 (买入股票的金额+买入手续费)/股数量具体手续费 在你的交易软件 "交割单"里可以查找,或询问开户证券公司.费用介绍:印花税0.1% (卖出收取一次)证券公司:佣金0.1%-0.3%,(5元起)买入和卖出 各收一次...各地各开户证券公司收取费用不同,大城市普遍0.1% 过户费(仅仅限于沪市)。每一千股收取1元
7,如何算股票的内在价值
现金流贴现模型:
证券现价= 第1年现金流/1年折现率+第2年现金流/2年折现率+...+第N年现金流/N线折现率。
折现率就是(1+收益率)^n。
对于股票,由于股票拥有权没有期限,N为无限大。
而要判断未来现金流如何,那么这家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维持,如果我们假设这家公司的竞争力很强,拥有产品定价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化为现金流贴现模型,同时,由于公司的收益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减少。我们假设该公司所在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长为i%,那么企业的利润也会每年增长i%。
设第一年利润=p,第二年利润=p*(1+i%),第n年利润=p*(1+i%)^n。
每年的公司净利润其实就是其所有股票的每年现金流,股票的总市值就是证券的现价,设股票预期收益率为x%,且x%>i%。
所以根据现金流贴现模型:
股票总市值=p+ p*(1+i%)/(1+x%)+p*(1+i%)^2/(1+x%)^2+...+p*(1+i%)^n/(1+x%)^n
其中n=无穷大
根据等比数列公式,得到:股票总市值= p/(1-(1+i%)/(1+x%))=p*(1+x%)/(x%-i%)。
举例,以美国为例,美国经济的每年潜在增长率为2.5%,所以i%=2.5%。
假设投资者要求10%的股票收益率,那么x=10%。假设某家公司,有持续的竞争力,当年的总利润为10亿美元,即p=10。那么该公司的市值=10*(1+10%)/(10%-2.5%)=146.67亿美元。
以欧洲为例,假设欧洲经济的每年潜在衰退率为1%,所以i%=-1%。
同样的一家公司,当年的利润为10亿欧元,投资者要求10%的股票收益率,x=10%。
该公司的市值=10*(1+10%)/(10%+1%)=100亿欧元。
以中国为例,假设中国经济的每年潜在增长率为8%,i%=8%。投资者仍然要求10%的投资收益率。
那么同样的当年净利润为10亿元的公司市值=10*(1+10%)/(10%-8%)=550亿。
综上所述,要想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不仅要考虑其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的增长率。在同样的收益率下,高增长的经济体的股票估值要大幅高于低增长的经济体。由于经济增长率位于分母的减法端,增长率越高,那么增长率的变化对分母的影响就越大,对公司市值的影响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高增长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速发生波动的时候股票波动幅度比低经济增速的经济体要大很多。
另外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未来现金流用净利润表示,有些理论并不认同,有些认为应该是企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性收入-资本性支出),或者是净利润减去投资性现金流。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投资性支出占比非常大,有时甚至超过了净利润,这时就无法用这个模型给企业估值了。“中国证券(软件)统计排行榜”有大量关于此类的问题解答,您可以去查看!股票内在价值是无法精确计算的,是波动的,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因素是不确定的,但是有很多估值模型可以参考。看看巴菲特的六项法则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巴菲特六项法则
一.竞争优势原则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秀并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够为股东利益着想的管理层经营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确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关键的投资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 最佳竞争优势----游着鳄鱼的很宽的护城河保护下的企业经济城堡。 最佳竞争优势衡量标准----超出产业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报酬率。 经济特许权-----超级明星企业的超级利润之源。 美国运通的经济特许权: 选股如同选老婆----价格好不如公司好。 选股如同选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现代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
二.现金流量原则
新建一家制药厂与收购一家制药厂的价值比较。 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赚钱越值钱 驾御金钱的能力。 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采用股东权益报酬率、帐面价值增长率来分析未来可持续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爱情:越简单越正确
三.“市场先生”原则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市场中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 巴菲特对美国股市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1964-1998) 市场中的《阿干正传》 行为金融学研究中发现证券市场投资者经常犯的六大愚蠢错误: 市场中的孙子兵法: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四.安全边际原则
安全边际就是“买保险”:保险越多,亏损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边际就是“猛砍价”:买价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边际就是“钓大鱼”:人越少,钓大鱼的可能性越高。
五.集中投资原则
集中投资就是一夫一妻制:最优秀、最了解、最小风险。 衡量公司股票投资风险的五种因素: 集中投资就是计划生育:股票越少,组合业绩越好。 集中投资就是赌博:当赢的概率高时下大赌注。
六.长期持有原则
长期持有就是龟兔赛跑:长期内复利可以战胜一切。 长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与喜欢的公司终生相伴。 长期持有就是白头偕老:专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首先,我提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们玩股票的都知道,在这个市场里,是存在庄家的,资本市场里资本为王,谁的钱多谁说了算,现在大家都在一味的研究巴菲特,不错,他确实是股神,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但是我觉得这正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他是股神,可我们不是,我们只是一个小散,他的基金可以随意的募集到上百亿美元供其挥霍,可是我们玩股票用的只是我们的积蓄。所以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作为一个小散的方法呢?当面对一只股票时,假如你是一个庄家和假如你是一个小散,所考虑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在加上巴菲特确实很成功,但他最早是在美国起家的而美国的市场和国内的市场简直就是两码事。所以我觉得您没必要盲从某种投资理论,以至于到最后可能自己把自己弄到牛角尖里,却连自己的初衷都迷失啦,其实我们小散能做的就是,跟在那些大庄后面他们吃肉,我们喝点汤就足够啦。这是我的看法,希望对您能有帮助。QQ1090794291欢迎交流。
文章TAG:
股票 经营 净利 净利润 股票经营性净利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