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恩贝可以现价买入吗

可以买点。。轻仓买点。
600572今日阴线,但截至目前收盘,此股已经发出短线买点信号,目前在7.6以下可以买入
比可以,还要调的
现在受均线压制,还会震荡,不过这只股票中长线值得关注。
观察60日线支撑力度,如不破可介入
技术上,今天收不上去,走势将转坏。。。小心为上

康恩贝可以现价买入吗

2,股票买卖中平仓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行为

平仓一般是表示清仓的意思.多数用于期货买卖时用的.如用于股票买卖时表示用现价卖出所有股票.
买进之后再卖出,就叫平仓,赚到差价就平仓
股票买卖不能用这个名称,只有在期货交易中可以叫平仓,期货市场的术语,改名吧,叫错位人生。
平仓=close position,原先买入的就卖出,原先是卖出的就买入。 现在我们讲的平仓大多就是行情不好把原有的股票全部卖出来。

股票买卖中平仓是什么时候进行的行为

3,GTA5PC版股市错乱

阁下的悬赏分这么高,在下就来。。。额,只能说,咱们毕竟是盗版嘛。。。而且,股市错乱这个问题,在游戏刚破解时就出现过,直到最近的5号升级档都没有修复的意思,而且,如网上所说的删档,好像也仅仅是一部分人成功了,所以说,归根结底,盗版破解已经尽力了,这种问题,唯一只能靠买正版这一条路了。。当然,以上纯属在下愚见,如阁下不喜,深感惭愧。。。
w/a/s/d:移动角色space:跳跃left shift:冲刺f:进入载具left ctrl:潜行模式c:往后看tab:切换武器e:功能按键r:填装弹药q:进入掩体esc:暂停选单滑鼠左键:拳击滑鼠右键:锁定目标r:选择镜头

GTA5PC版股市错乱

4,量子不定论是本质是什么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本质是存在是相互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是一体的,相互的,相对的。 不存在剥离了观察行为之后的绝对的独立的客观实在。 因为观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干涉,只是因为我们平时的观测物体很大,无法感觉出这种干涉。 到了量子这个质量的时候,任何一种信息的干涉会对被观察者本身产生质的影响,所以出现了pq不等于qp这种情况。也就是当观察行为发生的时候,“它”已经不是“它”了。你所观察到的是“它”和“你的观察行为”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交集。 再往深处思考一下,我们所认知的一切,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那么离开了我们观测之外的那个本来的“它”是什么呢? 这个本来的“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感知仅仅限于交集后的“它”。这就像二维世界的人无法感知三维存在一样。我们无法理解超越我们感知的存在,而我们所能理解的存在,是一个存在和观察的交集。 也就是说,独立在观察之外的绝对客观,是没有意义的。 你既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无论你如何去诠释,都是无意义的,因为那本身就是超越你感知和理解的。你在描述一个你一无所知的东西,所以你说什么都是虾扯蛋。

5,上市公司怎样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

关联方  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关联方交易的特征及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具有两面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与遵循市场竞争原则的独立交易相比较,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要少,交易成本可得到节约,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公司集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它的设计和组建并不是按照欧美国家那样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到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来,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  第三,在这种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权融资制度、融资机制、融资程序的错位而导致的上市公司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的不彻底,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6,注册制到底会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解码金融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06682/answer/75329451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带来透明信息的完备披露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是不是就不要审了?依然要审,但证监会要审核的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备性。目前,证监会作为监管者的角色其实是错位了,证监会其实没有义务保证每个股民都赚到钱,更没有义务保证融资方一定能圈到钱,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必须清晰准确地披露应该披露的信息,把可能遇到所有的情形包括风险,都准确地披露给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自由交易,愿打愿挨的事情。交易所审核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达到上市标准,但不对盈利前景、募集资金使用提出实质性意见。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上市标准很简单,它们可以接受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因为不怕公司没盈利就怕没未来——可能这个公司现在不挣钱,但是两三年以后可能会挣很多钱,比如谷歌上市的时候也是亏损公司,可是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某种意义上,交易所看重的是交易性指标,哪怕是亏损公司,只要投资者接受,公司就可以正常上市;而如果一个股票如果跌到一块钱以下,而且没什么交易量,那就是说市场不认可这个公司,它就应该退市。也就是说,注册制下,市场拥有了鉴别一家公司值不值投资的权利,市场用钞票来表达它的选择,双方利益对称,进行愿打愿挨的自由交易。注册制就是使监管者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一个调整,但不代表它的缺位,就是说家长退出、变成警察——监管者仍然在那里,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上市企业不欺骗投资者,而不是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2、带来市场定价的规则其实,不同国家的发行制度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台湾、日本,甚至是德国等大部分国家都是从一开始管制比较严格的一种制度,慢慢转向一种比较开放的、以市场同业自治为主的制度。但是,无论哪一种发行制度,都是在投融资者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个利益的平衡点是不一样的。而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是决定发行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我记得十多年以前中国有个很熟悉的口号,“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大家那时候觉得挺正确的,国企改革就需要资本市场。现在想想对吗?国企是融资者,当资本市场为它服务的时候,证券市场整个的规则就是严重有利于融资者,也就是资本市场替国企来圈钱,帮它完成国企改造。当国企把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后,再通过上市从老百姓那里圈了很多钱,于是,亏损的国企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的国企,现在国有资产庞大的基础,跟那时候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是有关系的。这里我也不去做历史的评价,但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资本市场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否则投资者就会离开市场,所以大部分资本市场都会慢慢走向均衡性的市场。每一个发行制度都是跟它的历史相结合的,我们新股发行制度从一开始的审批制,发展到2005年以后号称是核准制,但由于我们的核准带有太强的行政权力色彩,其实跟审批制还是没有完全脱钩,所以,我们现在有点像审批制,有点像核准制,接下来就是往注册制方向发展。从趋势上来看,各国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标准在趋松,审核标准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监管者权力放到一个比较小的地位,只要拟上市公司不违法违规,股票发行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要市场愿意接受,公司怎么亏损都可以,IPO定什么样的价格都可以。信息披露制度:很多人说股票价格太高不公平,其实,公平与否,第一个关键在于双方信息是否对称,存不存在欺诈行为;第二个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自愿交易。只要是信息透明的自愿的交易,任何一种价格都是公平的。在这种原则下面,政府就不会去管市场定价的具体市盈率,比如现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发行时就是管住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美式累计投标询价制:为什么高报价在中国股票市场会遭到诟病,因为里面存在一种猫腻:目前机构并不需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于是有些机构就会报很高的价格,但是报完以后只买一点点,而且最后的买价是使用大家报价的均价,肯定低于自己的高报价,这种报价制度会拉升股票的价格,导致价格操纵。而在美国股市,机构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报了最高价就要以最高价买这个股票,就跟上海在没有进行价格管制之前的车牌竞拍制度一样:你报10万就10万块一张,你敢瞎报吗?你不敢瞎报。每一个报价的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报价负责任,既然报出这个价,就说明你认为它值这个钱。中国目前投标的报价制度是存在漏洞的,但这个操作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只要让投资者为自己的报价负责,并且对购买的数量也做出一定的要求,这样的规定就能剔除价格操纵的一种猫腻。自主配售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现在中国股票发行既然没有自主配售,那么中介机构可以把价格抬的很高,卖不出去总承销商负责,注册制以后,机构的综合能力,包括股票客观的定价,都会成为整个发行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东西。当发行股票很容易后,可能大家都觉得没有必要圈那么多钱了,也不会再有超额配售。总之,整个发行的制度实际上都是逐渐宽松的,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的权力是越来越大,这是整个全球发行制度变化的一个趋势。3、带来退市制度注册制还会带来真正的退市制度。其实,退市制度在中国出台了很久,但几乎没什么公司退市,退市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注册制,俗话说,“吐故才能纳新”,但在中国股市,其实纳新才能吐故。在非注册制下,上市非常不容易,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会拼命保,地方政府也会保,所以最后就变成交易所、证监会跟地方政府在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吐故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不能吐故就是不断地炒作,于是就有了壳资源。IPO实行注册制以后,退市就会很容易,因为企业只要符合上市标准就可以挂牌,上市就不再稀缺,也就没人去花大价钱购买壳资源,所以一个上市公司只要没有价值就可以退市了。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退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香港式的退市,一种是美国式的退市。美国式的退市相当于逆转板,企业股票可以从一个OTC市场升到一个创业板,从创业板升到主板,同样,主板退市以后,股票仍然可以到OTC市场去交易,这样尽管已经退市,但股票仍然有流动性,也就是说还可以起死回生,盈利前景好到一定程度,这个股票还可以转回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但是香港不一样,香港没有OTC市场,退市就意味着破产清算,退市就是彻底的退。因为这一点,香港的退市实际上是非常慎重的,根据Wind数据,退市企业的比例为10%,但是,这个数据是虚高的,因为香港把所有转板都理解成退市,实际退市的公司里90%都是主动退市的:比如我在香港退市到美国上市了,他也理解成退市;还有一种是因为业绩好,或者业务发展改变以后,我被更大的股东收购了,收购完成原来的就退市了。也就是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在这两种退市方式中,我觉得中国将来的退市制度可能更像美国的逆转板退市,就是新三板可以进入中小板,进入主板,如果主板股票表现不好,也可以退到OTC市场或者新三板去,股票仍保持流动性。注册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从路径来看,我个人判断中国的IPO注册制肯定是渐进式的: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然后再到注册制,我们走了20年。台湾也是这样,台湾从1983年就开始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制度,经过23年、到2006年以后才真正完成实行注册制。中国可能不会走那么长时间,但是肯定是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也比较小的市场里开始,最后才是主板的注册制,是一步一步来的,绝对不是休克式的。从本质上看,注册制改革有两大主要目标:第一个就是通过解决供求的失衡,来解决高IPO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现象,正是因为上市的额度和规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这三高,注册制就是创造一个供求平衡的环境。第二个是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去行政化,提高发行效率,减少权力的寻租。

7,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认识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谢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的研究①摘 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已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然而,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乏力的现象也在日益显现出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从揭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因素入手,探讨利用融资渠道疏通、政策定位和信用环境建设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治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确保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疏通;政策定位;信用环境建设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进入规模扩张期,仅靠初创时期的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人入股等方式进行资本投入是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必须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寻找更加有效的资金支持。本文拟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系统分析,从揭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因素入手,探讨利用融资渠道疏通、政策定位和信用环境建设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治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瓶颈”问题。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存在问题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与融资主体的供给机制并不均衡。表现为:银企之间利益错位,导致间接融资失衡。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这种结构单一的间接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自有资本不多、经营风险较大的环境里,虽然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却难以规避企业的道德风险,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使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大;同时,作为资金供给主体的债权部门过分强调资金的安全性,不可能对中小企业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带有风险性的强有力金融支持。直接融资与政府资金支持系统难以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在美国,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占全部资金来源18%,同时,能获得政府提供的10%左右的援助资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仅占1.3%,况且受我国财政状况制约,政府能提供的资金极其有限。这种量的极不对称,造成了融资结构与潜在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对称性,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因素分析(一)银行经营理念的偏差,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以服务于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的争夺。近几年又通过引进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经验,实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把清理金融资产、降低不良贷款作为工作重点,普遍上收和集中了信贷管理权限,实施集约化经营。国有商业银行主观上的理性经营行为在客观上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以下负面影响:一是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制约了基层行的信贷行为,加上严格贷款条件,清理边散小户,控制新增贷款户,以致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中小城镇因资金薄弱而出现银行信贷上的“真空”。二是过分强调信贷风险的责任考核,束缚了基层信贷人员拓展市场的积极性。三是以所有制来划分呆坏帐的核销,助长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拒贷”之风。(二)经济的多层次与金融机构体系多层次处于一种断层和错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一是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时,其不良资产比例和资产充足率就分别高于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机构经营状况不佳,市场竞争不足,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大量倒闭,贷款的信用风险和由此及彼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加大,农信社不仅缺乏良好资金循环的融资条件,而且也无力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从城市信用社的多级法人制转化为城市商业银行一级法人制过程中,由于没有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角度来改革股权结构,失去了部分信贷约束。加之结算、清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功能不全、经营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不力、主营业务萎缩。三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滑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剧了原本潜在的金融风险向现实风险的转化,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妨碍了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多渠道尚未建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二十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纷纷开辟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兴股票市场。而我国自90年代初建立的资本市场就规定,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才能提出发行股票和上市的申请,这些硬性条件成为当时以至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无法达到的。另外,国家没有根据我国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这一实际,开辟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至于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四)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1.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难逃经营管理原始化、经营行为短期化的弊病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银企信息沟通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带有浓厚的“家族式”管理色彩,经营者管理素质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就会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企业信用状况较差,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贷款甚至提供虚假报表,或者蓄意借改制之名,行逃废悬空银行债务之实。这些问题严格地破坏了金融业赖以生存的信用环境,挫伤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职能借位,遏制了企业贷款需求的欲望目前我国资信调查机构、会计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市场营销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与变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拍卖机构以及法律支援机构等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有实力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制定标准、增加收费项目,反担保手续过于严格,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过长、综合费用过高,加重了企业负担,甚至超越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宁愿高息民间借贷,也不愿到银信部门获得贷款。3.货币政策传导机构不畅,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调控作用弱化一是由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建立较少,中央银行通过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以求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作用难以发挥。二是由于基层银行贴现和再贴现业务都需逐级审批,手续繁琐,在一定程度上梗阻了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中央银行再贴现工具的调控能力下降。三是由于对基层支行贷款授权过小,信贷责任追究过于严格,普遍出现慎贷、恐贷现象,使得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间接调控手段的作用明显弱化。4.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政策支持环境不完善长期以来,受传统意识影响,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特性来制定,注重向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倾斜,对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扶持力度较弱。一是未及时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市场,甚至出于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未及时关停并转一些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五小企业”。二是在中小企业融资经营活动中,未能及时组建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三是不能及时协调工商、评估、担保、房管、司法等相关部门与中小企业的关系,相关部门管理职能错位、手续繁杂、收费过高。三、中小企业融资出路1.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方式一是上级行要适当下放权利,简化审批手续。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贷款发放管理制度,完善信贷责任管理考核机制。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加强贷款营销,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要做到善于“发现潜力客户、扶持朝阳客户、培养诚信客户、造就黄金客户”,争取“把小户做大,把大户做强。”2.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企业存在永恒的多层次性,并由此带来金融服务领域的分化,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各自最能发挥自身服务功能优势、服务需求特点迥然不同的服务领域。从需求前景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小型金融服务市场,迫切需要社会地位与之对等的中小金融机构服务。3.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一是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券监管模式,推行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放宽中小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设柜台债券交易市场,简化批准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正、公平、公开。二是推动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估结果,由发行人、承销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适当的利率,让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有满意的回报,也使筹资方能用其可能承受的利率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三是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资金需求主体,调整债券融资工具结构,丰富融资工具品种,给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以更大的选择范围。

文章TAG:股票错位是什么意思股票  错位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