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炒股术语里剪刀差是什么意思

就是两个指标图出现相反的走势,比如上证分时图里的蓝线和红线一个上涨,一个下跌,这时就出现了剪刀差。因为代表的一种是权重股,一种是小盘股,如果出现不同的走势,可能会是拉指数掩护小盘股出货,也俗称鳄鱼嘴。鳄鱼是要吃人的
是角度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就是两个指标向相反方向运动,出现剪刀差。
交叉线的意思

炒股术语里剪刀差是什么意思

2,怎样零基础了解金融知识呢

如果你想了解的话最好是买本书先看看 也可1035900094
博大精深,还是从经典经济学的学习开始吧。可不要钻牛角尖呀。就是给你看一些金融方面的书,其实你还是要米在五里雾中,因为,你不懂经济学,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小科目,所以,要从经济学开始学习,而不是学习金融知识,那里才有你想知道的货币、剪刀差、M1M2、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等
买书啊,基础性的就学货币银行学,你要是想看什么银行的八卦惊悚消息之类的就看华尔街xxx历史之类的,图书馆很多

怎样零基础了解金融知识呢

3,m1与m2增速剪刀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两个原因造成了去年下半年以来M1和M2剪刀差迅速扩大:(1)房地产销售上升造成居民定期存款减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历史数据显示在几乎所有指标中,M1和M2剪刀差与房地产销售增速相关性是最高的。(2)地方债置换的影响。地方债发行后如果没有立刻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企业活期存款。M1和M2剪刀差在2010年以前与股市走势高度相关,而之后则几乎完全失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逻辑的关键点在于2010年以前房地产股票走势与房地产销售高度相关,而2010年以后房地产股票走势不再跟着地产销售走了,由于M1和M2剪刀差与地产销售的相关性仍在,从而就产生了上述情况。
剪刀差是指m2和m1的同比增速(增长率)的差额,知道了m2和m1的数值,还得计算出m2和m1的同比增速,这样才能算出每月的剪刀差。举例:2009年8月m2的同比增速为28.53%,2009年8月m1的同比增速为27.72%,则剪刀差=28.53%-27.72%=0.81%(即剪刀差为0.81个百分点)

m1与m2增速剪刀差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4,什么技术参数可以判定股票大盘顶底点

股市是个预期市,是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股票价格是个折现价。投资者预期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做好,则会买入;预期未来做差,将会卖出。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预判上市公司业绩如何?今日博众研究员就介绍一个简单的数据,CPI和PPI的“剪刀差”,也就是CPI-PPI的数值,来表明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更神奇的是很多时候能够准确的判断大盘的顶和底。  大家知道,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PPI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缩写。投资者普遍理解的只是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含义,而忽略他们内在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就不讲解这两个数据的书面化定义,博众研究员认为,CPI反映的消费者支付商品价格的变化,PPI反映企业购进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也就是说一个代表着消费者,一个是生产者。生产者要把东西卖给消费者,超过其成本就会盈利,反之就会出现亏损。  那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就出现了,也就是PPI和CPI之间的差值就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情况。若CPI-PPI为正值,则企业营业利润将会大幅增加,则预期股市将会上涨;反之,则企业成本不能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公司未来业绩不能支持股价,股价将会先跌。  在我们结合历史走势来判断这个简单的逻辑是否是对的。  通过这个图表就很容易看出,CPI和PPI的剪刀差的威力,对判断大盘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在这张图我们发现,CPI数据增速在增大,而6月PPI数据则开始打平,这两个数据不断在拉近。  这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PPI数据下穿CPI的可能性很大,企业重新获得利润,投资者买入的意愿不断增强,那个时候大盘就真正的见底了。  这就是一个被市场所忽视的逻辑,也是技术分析不能代替的,多观察市场,多体会市场,你也会找到判断市场顶和底的密码。
想知道

5,期货中常出现C P I 和P P I 分别是什么意思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PPI 即生产者物价指数,这两个指数相对于基本面来讲的。一般用于大环境的参考,不做开仓依据。
指的是一种经济数据。 CPI指消费者物价指数,PPI指的是生产者物价指数
C P I 和P P I 是经济报告中重要指标,即经济领域的两大物价指数,一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 P I ),另一个是生产者物价指数(即P P I )。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 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 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 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 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CPI和PPI严重倒挂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于PPI,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二是生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消费品的企业生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 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品涨价,石化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PPI 影响CPI 主要通过影响下企业的采购成本来实现,要受到种种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国家策对部分关键价格的策调控,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PPI 和CPI 的调查内容明显不同,也会导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为消费结构的原因,食品价格在我国CPI构成中权重很大,而在PPI构成中食品权重相对较小,而能源、原材料占很大比重,这种内容差异也会导致CPI和PPI出现走势差异乃至背离。 国内PPI和CPI“剪刀差”(倒挂)现象从08年5月份开始。5月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7.7%,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首次反超CPI0.5个百分点,6月则反超1.7个百分点,7月反超3.7个百分点,而8月这个“剪刀差”扩大至5.2个百分点。CPI和PPI倒挂显示制造企业毛利率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下滑趋势短期内难见拐点,未来业绩不容乐观。

6,在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注:(1)当期核销额度=贷款减值准备期初余额+当期减值损失-贷款减值准备期末余额(数据测算忽略汇率变动、收回以前年度核销、当期转回等因素影响)  (2)包括16家主要上市银行  2017年可谓金融风险监管年。监管层及相关部门多次提及“金融风险”问题。银监会也出台了多份银行业风险防控的监管文件。作为金融风险之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近年来备受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银监会印发的文件当中,都将防范不良贷款风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主要上市银行一季报数据看,不良贷款风险有所缓解,这种态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宏观环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处置核销力度。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仍有可能会继续上升,不良贷款风险仍难言见底。  资产质量下行趋势有所减缓  截至2017年3月,主要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935.36亿元,较年初增加272.39亿元,同比减少458.56亿元,不良贷款增速继续减缓。不良贷款率1.57%,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实现五年来首次下降,不良贷款率增长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从不良贷款单季增长情况来看,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单季度不良贷款增长均低于2015年和2016年一季度的同期水平。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不良贷款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不良贷款风险仍未见底  虽然不良贷款率增长势头有所遏制,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不良贷款风险仍未见底。当前不良贷款增长趋势减缓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宏观环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处置核销力度。此外,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稀释了不良资产的占比,部分不良资产的出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一是商业银行核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处置核销力度。根据主要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16家上市银行2016年全年使用拨备核销将近60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超过千亿,为近年来核销处置最大规模。仅去年四季度上市银行就核销近2000亿元,同比增加420多亿元。这显示出随着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了不断拓宽的处置政策加大了拨备使用的力度,更说明了2016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走稳主要得益于资产处置的加速。  但需要说明的是,不良资产的核销会消耗商业银行较多的财务资源。尤其是在当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不良资产的大力处置核销为商业银行的拨备资源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是信贷规模的较快增长稀释了不良贷款占比。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速度较高。较快增长的信贷规模一定程度稀释了不良贷款率的增加。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前期贷款余额的环比增速基本低于不良贷款余额的环比增速。但2016年年底开始,贷款环比增速由2%左右的水平上升至10%以上,明显高于不良贷款的环比增速。随着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分母)不断增加,且增加程度高于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分子)的增加程度,不良贷款占比得到了稀释。事实上,虽然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绝对规模仍在增加。  三是不良贷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受部分出表行为影响,商业银行账面的不良贷款率与实际的不良资产风险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不良资产出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种是通过债转股等创新方式实现不良资产的正常出表。截至2016年年末,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签署协议一共16份,规模达到1810亿元。从实施企业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等过剩产能行业。2017年债转股的规模和涉及行业仍可能会增加。债转股的方式虽然将不良资产进行腾挪改善了不良贷款的账面数据。但如果未来股权资产到期后,企业资产质量仍未能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仍将会继续暴露。  另一种是通过借助通道等非正常渠道实现不良资产的出表。在资产质量不断下行的严峻形势下,迫于监管和业绩压力,部分商业银行或者通过借新还旧、贷款合同调整、资产置换等方式藏匿不良贷款;或者通过借助信托、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提供的不良贷款变通通道,将不良贷款腾挪转移,从而达到减少不良贷款数据。虽然不良资产违规出表目前已经受到监管机构限制,且非正常渠道对不良资产规模的影响程度无法具体估算,但这些因素均会对不良资产风险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不良贷款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压力  受产能结构深度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之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结构正在转型,利润增长乏力,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总体而言,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压力。  一是商业银行潜在风险尚未充分暴露。关注和逾期类贷款增长助推资产质量下行,这两类贷款的变动情况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状况。2016年年末,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07%,较上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位置。同时,关注类贷款下迁为不良贷款的概率增加。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达到34.94%,为近年来最高值。  此外,虽然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间得剪刀差也有所下降,由年初的6086.09亿元下降至5305.5亿元,但逾期贷款的增加速度仍明显高于不良贷款增加的速度,表明尚未暴露的风险依然有所增加。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增速高于不良贷款增速的态势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风险压力。  二是小微企业、两高一剩和亲周期行业企业风险管控压力依然较大。受产能过剩治理和担保圈链辐射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小微企业、两高一剩和亲周期行业企业风险管控压力依然较大。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能治理过程中,这些企业新发生不良贷款的问题不可避免,且增加规模也不容忽视。在过剩产能仍未出清的背景下,不良贷款绝对规模大概率会维持上行的态势。  三是商业银行处置和内部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仍面临挑战。受央行MPA考核等监管政策影响,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扩张存在一定制约。商业银行通过以量取胜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利润增速继续放缓。  同时,近期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抬高市场利率的同时,势必会逐渐影响到存贷款利率。因此,在尚未加息的形势下,整个存贷款市场的利率水平,逐步有所抬升,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拨备最主要的来源是净利润,在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润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能用于拨备的财务资源较为有限,甚至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接近监管红线。因此,一旦大规模使用存量拨备进行核销,就会面临拨备覆盖不足的问题,导致未来银行核销力度难以持续加大。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帮好

文章TAG:什么叫股票剪刀差什么  股票  剪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