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激励什么时候看到股票,股权激励或者其他激励手段在招股说明书中吗具体哪个部分
来源:整理 编辑:双城财经 2023-09-07 18:48:48
本文目录一览
1,股权激励或者其他激励手段在招股说明书中吗具体哪个部分
股权激励专家胡春:在招股说明书——“发行人股本形成及其变化和重大资产重组情况”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部分,都可以看到股权激励分配的模式和方法。
2,是不是还有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计划推出
最关键的点在于1.员工因股权激励所得被视作因努力工作而获得的薪酬,因此按照个人所得税标准缴纳税务;员工持股计划所得被视做员工个人出资购买股票,与公司绑定利益而获得的收益,按照现有政策,股票买卖是无需纳税的;所以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员工持股计划是避税的;当然啦,另外一点没有了经营绩效的限制性条款,对计划实施难度是一个极大的降低;而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因为过往做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因为业绩限制没有成功。2.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财务没有瓜葛,没有股权激励方式中给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
3,股权激励是何意
股权激励制度起源于美国,是指在某特定的时期内,以某种约定的方式使经营者得到该公司一定量的股份,使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角色发生转变,由单纯的代理方转向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职能,从而使其更加尽职尽责,达到激励经营管理者取得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模拟股票,公式股票,股票增值权,长期业绩奖励,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股票购买计划和限制性股票等。对于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上市公司推行股票激励铺平了道路。我回答的这么完整给点分吧!
4,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本公司股份作为激励的必须在几个月内将
公司回购股票一般是在股票价格下跌时为维持股票价格而执行操作,是一种托市行为,对公司和其他股东都是好事。 1、股权激励是中性偏利好!股票期权激励(限制性股票激励)是上市公司内部对经营目标的一种保障机制,员工完成了设定的经营成绩(即满足“限制性”条件),就可以拥有规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期限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 股票激励综合而言,市场对其的解读是中性偏利好,但具体反映在股价上,一般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暴涨暴跌。如果限制性措施过严,会使该机制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好的设想就可能难以落实或者未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2、股权激励有两个作用:一是促使员工为了得到利益,努力达到限制的条件;二是促使员工使用长效手段来达到目标,让市场看到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让公司股票在二市场上有上升的动力。
5,创业者一般拿到的是期权还是原始股
原始股是公司的股份(通常是普通股)。股份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期权是合同。该合同下,公司承诺分期按一定价格将股份卖/发给某人。因为价格是一定的,只要公司的潜在价值可能增加很多,期权就潜在的非常值钱,价值(即upside)和拿原始股没有本质区别。“原始股”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很多人在买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份时,会将之称做原始股,因为这个股份的价格没有体现二级市场流通性所赋予其的增值,定价基础很“原始”。总之,股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都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一种所有者权利(为了回答的简便,先都叫股权吧)。简单的说,拿到股权,说明已经是公司的股东了。“期权”是一种权利,是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这个权利可能会在公司上市后行使,也可能会在上市前行使。简单的说,拿到期权,只表明,其只是可能会是公司的股东。(1)创业者应该直接拿已经发放的股权还是拿到在未来可能拿到股权的权利?(2)创业者应该拿到的是上市前的股权还是上市后的股权?说到这里,我们又涉及一个概念“创业者”,什么叫创业者,我理解应该是创业的核心人员和其他重要员工。创业的核心人员,是公司的灵魂,至少是公司最开始的灵魂,未来根据公司的不断发展有可能被替换掉,像乔布斯。但是,至少因为他们是一个阶段的灵魂,所以毋庸置疑,应该拿到股权,而且应该在上市前就拿到。至于其他重要员工,这就取决于核心人员对他们的判断了,给他们股权还是期权,主要目的在于看对他们的激励效果。我在实践中看到两种情况都有,对于非常非常重要的员工,给他们期权,很难使他们有很好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所以,不少公司都会考虑给他们股权。对于相对重要的员工,一般喜欢给他们期权,让他们了解到,是否能真正称为公司的股东,还要看他的努力、他的业绩。一般在相对于传统行业更注重人才的高科技企业,一般在上市前就全面展开了员工持股计划,而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只是会在上市前给少部分人股权,而在上市后才会大规模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给员工期权。顺便提一下,上市后开展的员工持股计划,一般不会直接给股权,而会给期权,或者其他股权激励形式,例如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等。
6,上市前做股权激励好还是上市后好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股权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政审期间处于相对封闭期,要报材料,原则上这个时候的股东结构不能有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引进新股东可不可以呢?其实也可以,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去做:第一种,在持股平台做激励在临上市期间,员工持股平台基本上处于封闭期,是不能动的,但是员工持股平台如果做了预留股份的话,可以先做出承诺,等报了材料,上市之后,过了封闭期,再做激励,价格是可以商定的,不用按照股票的价格,股东之间也可以进行股权转让。第二种,上市后常规激励方式如果员工持股平台预留的股份不足2%的话,就可以考虑上市之后再做股权激励了,但是上市后股票价格会比较高,每年股票的市场价格是锁定的,做股权激励股票溢价空间不大,这时候可以商定以不低于市场价格一半的股价给予激励对象,增加溢价空间。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方式,都有个特点:“公司请客,市场买单”就是利用股票,让股民去买单。第三种:增值权激励公司出钱,给激励对象一个股票增值权,假如现在的股价是一块钱,上市之后有可能增长到十块钱,价差是9块钱,如果2%是200万股的话,价差就是1800万,这个1800万不能变成股票,是由公司来支付的,转化成了公司的成本,直接承诺激励对象一个跟股票等价值的现金,因为一个小股东无非就是为了钱,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考虑公司的经营利润。以上这三种方式都是可以用的,但是各有利弊,需要您针对自己企业情况综合来选择。以上就是经股网的股权专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股网,一家以股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家股权门户网站。根据您的提问,华一中创在此给出以下回答: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上市后典型问题一:上市之后股价过高,激励空间不足典型问题二:大股东承诺的股份奖励,上市后迟迟难以兑现,激励不及时典型问题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应该从长计议上市前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拟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未能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未作早期规划, 时间来不及,当保荐券商进场、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进入紧锣密鼓的上市日程安排,企业往往选择放弃股权激励计划为上市而让路;二是误认为上市前的 激励手段不足,认为股票期权等是属于上市公司的激励工具,索性放弃上市前的激励计划;三是担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前后的 衔接问题,也担心上市之前授予了大量的股权,上市之后高管出现离职套现的行为。因为担心的问题太多,使得拟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问题上就停滞不前最终放弃。综合前面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市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均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困难。那么如何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实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最大效果呢?首先,建立长期激励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公司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公司初创、快速成长期、增资扩股(包括引进私募投资等)、IPO发行上市等。公司应当考虑不同时期对人才激励需求的不同,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激励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其次,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匹配上市进程,确保对上市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时间来看,公司可以在上市之前的两三年乃至于更早就启动股权激励计划。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定价依据是不同的。比如离上市时间较远,通常是参考每股净资产定价,临近上市更多以预估的IPO价格做参照,上市之后就更多以市价为定价原则。因而从激励效果来讲,越早启动的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越低,激励对象将来的获益空间增大,也能更好的实现鼓励核心团队为公司上市而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有效防止了“上市前突击入股”在市场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会需要与审计师、保荐券商、律师等多方专业机构进行共同沟通协调,确保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而为了防止上市后的激励对象集中的抛售股票行为,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开承诺”、“签署授予协议约定”等方法实现对上市前激励计划的多重约束。最后,建立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上市后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合规合法性的要求对于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需要考虑公司未来上市地监管政策的不同。比如香港联交所允许新发行人在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激励计划续到上市后,但是上市之后的新授予实施要遵循交易所上市规则的相应规定。但是A股则不允许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股权激励方案延续到上市后,需要建立一个新老划断的时点,至少在上市之后满三十个交易日方可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而上市之后的新股权激励计划,需要遵循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等多方面的监管要求,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比如在激励范围确定、激励工具选择、激励股票来源、业绩条件设置等方案设计的各个细节方面均要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在做股权激励的时候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上市后典型问题一:上市之后股价过高,激励空间不足典型问题二:大股东承诺的股份奖励,上市后迟迟难以兑现,激励不及时典型问题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应该从长计议上市前从我们了解的信息来看,拟上市企业在上市之前未能实施股权激励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未作早期规划, 时间来不及,当保荐券商进场、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进入紧锣密鼓的上市日程安排,企业往往选择放弃股权激励计划为上市而让路;二是误认为上市前的 激励手段不足,认为股票期权等是属于上市公司的激励工具,索性放弃上市前的激励计划;三是担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前后的 衔接问题,也担心上市之前授予了大量的股权,上市之后高管出现离职套现的行为。因为担心的问题太多,使得拟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问题上就停滞不前最终放弃。综合前面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市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均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困难。那么如何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实现股权激励计划的最大效果呢?首先,建立长期激励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公司发展有几个关键阶段,包括公司初创、快速成长期、增资扩股(包括引进私募投资等)、IPO发行上市等。公司应当考虑不同时期对人才激励需求的不同,进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激励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其次,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匹配上市进程,确保对上市的正面促进作用从时间来看,公司可以在上市之前的两三年乃至于更早就启动股权激励计划。从上图也可以看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计划的授予价格定价依据是不同的。比如离上市时间较远,通常是参考每股净资产定价,临近上市更多以预估的IPO价格做参照,上市之后就更多以市价为定价原则。因而从激励效果来讲,越早启动的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越低,激励对象将来的获益空间增大,也能更好的实现鼓励核心团队为公司上市而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有效防止了“上市前突击入股”在市场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上市前的激励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会需要与审计师、保荐券商、律师等多方专业机构进行共同沟通协调,确保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而为了防止上市后的激励对象集中的抛售股票行为,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开承诺”、“签署授予协议约定”等方法实现对上市前激励计划的多重约束。最后,建立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上市后的激励计划要着重合规合法性的要求对于上市前后的激励方案对接机制,需要考虑公司未来上市地监管政策的不同。比如香港联交所允许新发行人在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激励计划续到上市后,但是上市之后的新授予实施要遵循交易所上市规则的相应规定。但是A股则不允许上市前未实施完毕的股权激励方案延续到上市后,需要建立一个新老划断的时点,至少在上市之后满三十个交易日方可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而上市之后的新股权激励计划,需要遵循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等多方面的监管要求,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比如在激励范围确定、激励工具选择、激励股票来源、业绩条件设置等方案设计的各个细节方面均要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以上就是经邦咨询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经邦咨询,17年专注股改一件事。
7,企业一般应该在什么阶段进行股权激励比较好
一般来说,股权激励应该在企业的成长期开始进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发展期,企业还很弱小,很多人会看不到企业的价值所在,同时,因为企业规模较小,必须拿出更多的股份才可以满足到相关人员的需求,这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是一个很不可取的计划。而在企业发展的顶峰期,因为企业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企业发展也非常稳定,同时增长也在逐渐放慢,即使进行股权激励,所客观条件的限制,激励的效果也不会非常明显。同样,如果处在衰退期,不管对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激励,都无法改变衰退的事实。中国股权激励第一人薛中行博士说股权激励必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把握很重要,不然只会适得其反。(一)创业型企业 企业初创期,缺的就是人才。这个时候最核心的是稳定优秀人才,让大家看到未来发展希望。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核心合伙人参与利润分红方式(也叫干股)。创业型企业最开始需要人才,这个时候运用这种方式吸纳核心人才是一个好方法。创立伊始,公司几个核心合伙人有的出资方式、有的以能力入股,当然对于股份的规定尤为重要。运用利润分红的干股形式,一方面吸引能人、另一方面稳定核心团队。比如技术偏重型公司可以以技术入股方式,这种股份一般是内部协议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这种股份没有投票权、表决权,只是享有一种分红性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公司都在采用类似的股权分配方法。在初创期,公司对于怀揣技术的人员求贤若渴,老总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招聘技术人员加盟。但出于对公司发展方向的考虑,他们是绝对不愿意出让经营权的——于是就有了这种“只分红,不参与经营的干股”。这种股份形式,主要用来凝聚团队,只要公司整体向好,员工的积极性是可以被充分调动。就好比是一架前行的战车,在这个战车上,所有的员工需要“绑在一起”努力奋斗,而利润分红则是将团队绑在一起的“利益链条”。 (二)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一般是指公司稍具规模、存在间接管理的公司。老板自己一个人看不过来了,需要设置一些职能部门,公司形成由上至下管理方式。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员工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随着间接管理越来越多,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是不断下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权责不分等现象逐级加大。为了抓起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稳定中坚力量,股权激励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这个过程中,企业需分不同的发展形式来做股权激励。从晋商的发展来看,其身股与银股结合的股权激励方式是当今家族企业可以优先选择的一种方式。 身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它是因能力而设置、不可继承和转让的一种企业分红权,从晋商东家、掌柜和伙计的内部激励机制来看,身股核心是激励干活的人。这个非常重要。东家聘请掌柜和伙计干活,一方面付给其薪资待遇,另外最核心的一点是为其满足条件的人员配备身股。因此企业上下能够一条心,特别是从创造利润的一线出发,员工都能把企业的活当成自己家的活干。因为努力干,年终可以参与利润分红。这个就是现在成长型企业可以普遍选择的一种员工激励方式。 晋商的银股,即东家出资所占的股份,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股份。针对成长型企业而言,银股激励可以在特定的时期来实施。比如公司快要上市前,这个时候实施银股改造可以利用未来资本杠杆为员工谋福利。或者企业家年老干不动时候,这个时候实施银股改造,可以为企业找到优秀接班人,真正实现用制度化的方式实现企业传承,老板退居幕后,拿“无风险”的投资人角色的收益。因为企业运用这种制度形式找到了新的主人。再或者企业在特定阶段,必须稳定核心能人,这个时候也可以实施银股激励。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式,这个是普遍可以运用的激励方法。当然另外也可以运用期权结合身股、银股的方式来实施股权激励,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三)上市企业 作为上市企业,拥有资本市场的特有背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拥有其优势。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放大股权激励的收益。 当前上市公司普遍运用的股权激励方法有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形式。 1、限制性股票 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2、业绩股票 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或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 3、虚拟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2014年以来共有173家a股上市公司有过参与股权激励事项的记录,相关公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总量高达27.81亿股。例如,光明乳业披露的关于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二期)授予公告以及激励对象名单,公司确定了向包括总经理郭本恒在内的210名高中层核心骨干,授予628.904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其总股本的0.514%,此次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为10.50元/股。 ?各种激励方式分析 从以上股权激励的各种方式来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运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做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才是科学的方案。创业企业运用利润分红方式吸纳人才是可取的,但是公司初创没利润,怎么分?这也是在做前期激励需要考虑的。我们的建议是没钱时候分希望。 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慧聪书院结合晋商制度的研究以及帮扶企业的实战案例,总结出来的运用身股与银股结合的激励方式是可以普遍运用于现在的民营企业。 而当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大多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有以下3点: 1、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股权激励支撑企业发展,但是却不符合行权条件而不能使用这些激励工具; 2、激励方案大锅饭的现象明显,因为不保密担心内部失衡,所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实施结果类同于公司的福利而已,激励作用微乎其微; 3、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仅对“高层”的激励不可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往往是做了激励也难以有效果。 鉴于以上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股权激励方式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与领路人,企业家想要什么非常重要。是要“财”还是要“才”,小心人财两空哦。?(一)创业型企业 企业初创期,缺的就是人才。这个时候最核心的是稳定优秀人才,让大家看到未来发展希望。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核心合伙人参与利润分红方式(也叫干股)。创业型企业最开始需要人才,这个时候运用这种方式吸纳核心人才是一个好方法。创立伊始,公司几个核心合伙人有的出资方式、有的以能力入股,当然对于股份的规定尤为重要。运用利润分红的干股形式,一方面吸引能人、另一方面稳定核心团队。比如技术偏重型公司可以以技术入股方式,这种股份一般是内部协议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这种股份没有投票权、表决权,只是享有一种分红性质。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公司都在采用类似的股权分配方法。在初创期,公司对于怀揣技术的人员求贤若渴,老总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招聘技术人员加盟。但出于对公司发展方向的考虑,他们是绝对不愿意出让经营权的——于是就有了这种“只分红,不参与经营的干股”。这种股份形式,主要用来凝聚团队,只要公司整体向好,员工的积极性是可以被充分调动。就好比是一架前行的战车,在这个战车上,所有的员工需要“绑在一起”努力奋斗,而利润分红则是将团队绑在一起的“利益链条”。 (二)成长型企业 成长型企业一般是指公司稍具规模、存在间接管理的公司。老板自己一个人看不过来了,需要设置一些职能部门,公司形成由上至下管理方式。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员工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随着间接管理越来越多,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是不断下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权责不分等现象逐级加大。为了抓起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稳定中坚力量,股权激励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这个过程中,企业需分不同的发展形式来做股权激励。从晋商的发展来看,其身股与银股结合的股权激励方式是当今家族企业可以优先选择的一种方式。 身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它是因能力而设置、不可继承和转让的一种企业分红权,从晋商东家、掌柜和伙计的内部激励机制来看,身股核心是激励干活的人。这个非常重要。东家聘请掌柜和伙计干活,一方面付给其薪资待遇,另外最核心的一点是为其满足条件的人员配备身股。因此企业上下能够一条心,特别是从创造利润的一线出发,员工都能把企业的活当成自己家的活干。因为努力干,年终可以参与利润分红。这个就是现在成长型企业可以普遍选择的一种员工激励方式。 晋商的银股,即东家出资所占的股份,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股份。针对成长型企业而言,银股激励可以在特定的时期来实施。比如公司快要上市前,这个时候实施银股改造可以利用未来资本杠杆为员工谋福利。或者企业家年老干不动时候,这个时候实施银股改造,可以为企业找到优秀接班人,真正实现用制度化的方式实现企业传承,老板退居幕后,拿“无风险”的投资人角色的收益。因为企业运用这种制度形式找到了新的主人。再或者企业在特定阶段,必须稳定核心能人,这个时候也可以实施银股激励。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方式,这个是普遍可以运用的激励方法。当然另外也可以运用期权结合身股、银股的方式来实施股权激励,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三)上市企业 作为上市企业,拥有资本市场的特有背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拥有其优势。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放大股权激励的收益。 当前上市公司普遍运用的股权激励方法有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形式。 1、限制性股票 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2、业绩股票 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或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 3、虚拟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2014年以来共有173家a股上市公司有过参与股权激励事项的记录,相关公司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总量高达27.81亿股。例如,光明乳业披露的关于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二期)授予公告以及激励对象名单,公司确定了向包括总经理郭本恒在内的210名高中层核心骨干,授予628.904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其总股本的0.514%,此次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为10.50元/股。 ?各种激励方式分析 从以上股权激励的各种方式来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运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战略做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才是科学的方案。创业企业运用利润分红方式吸纳人才是可取的,但是公司初创没利润,怎么分?这也是在做前期激励需要考虑的。我们的建议是没钱时候分希望。 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慧聪书院结合晋商制度的研究以及帮扶企业的实战案例,总结出来的运用身股与银股结合的激励方式是可以普遍运用于现在的民营企业。 而当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大多流于形式,存在的问题有以下3点: 1、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股权激励支撑企业发展,但是却不符合行权条件而不能使用这些激励工具; 2、激励方案大锅饭的现象明显,因为不保密担心内部失衡,所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往往是“蜻蜓点水”式的,实施结果类同于公司的福利而已,激励作用微乎其微; 3、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仅对“高层”的激励不可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往往是做了激励也难以有效果。 鉴于以上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股权激励方式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与领路人,企业家想要什么非常重要。是要“财”还是要“才”,小心人财两空哦。?
文章TAG:
股票 激励 什么 什么时候 股票激励什么时候看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