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吉利汽车为什么要发196亿代价股份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其股东吉利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拟向吉利集团收购2.2亿股极氪股份,占框架协议日期极氪已发行股份约10%,代价将由本公司与吉利集团协定。公告内容显示,吉利汽车拟以现金及公司将予发行的代价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偿付代价,有关代价股份包括1.96亿股股份,占框架协议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将按发行价每股股份23.34港元予以发行。潜在交易一旦落实,吉利汽车于极氪的权益根据于本公布日期极氪的已发行股份由约48%增加至约58%。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将成为极氪公司的控股股东。日前,极氪汽车在宁波工厂举行了极氪001的下线仪式,计划在10月23日启动小范围交付:尽管极氪初期订单的增长超出预期,仅两个月就实现可交付定单全部售罄。但在此期间,有部分消费者指出极氪001存在变相涨价、减配、延期交付等问题,还有车主发现,极氪001车型价格、配置和此前的宣传有所出入。部分已下订车主开始发文维权,甚至有车主希望转卖自己的下订订单。这使极氪一度遭遇用户信任危机。据悉,极氪下一轮融资将在今年第4季和明年第1季初启动,其股东或将新增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供应商和科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收购沃尔沃、入股戴姆勒、收购宝腾、成立极氪在内,吉利控股集团多次在全球范围的大举投资收购,已经使其面临巨大的杠杆压力。2020年11月,标普给予吉利控股集团及其子公司吉利汽车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B-”,展望负面。

吉利汽车为什么要发196亿代价股份

2,吉利汽车即将登陆科创板融资200亿元打算怎么花

吉利汽车回归国内A股科创板,进入了倒计时。9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书显示,本次吉利汽车初始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7.32亿股,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这也意味着,吉利将成为第一家回归A股在科创板上上市的整车企业。此消息一出,吉利汽车(0175.HK)股价高开上涨,最新总市值1739亿港元。可见这次吉利与A股的“触电”给整个市场带来的极大震撼,此时回归A股,对吉利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而吉利接下来的一系列布局成功与否,跟回归A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抢滩”科创板整车第一股早在2005年,吉利汽车为了扩大业务,加速企业发展,决定登陆港交所。相比A股市场,在港股上市无论是政策、监管,还是国际化背景,对于吉利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现在反而是国内的热钱更多,并且政府也推出政策吸引那些在境外上市的企业们回归。自科创板正式开板后,公开表态称要登陆科创板的汽车企业已超过十家,包括以威马为首的多家新势力,都希望能登陆科创板。不过,以目前吉利的行动来看,或者其将会成功“抢滩”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吉利之所以有望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离不开其多年来在科技型领域的布局。在全球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下,吉利重点发展布局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车联网等相关前沿技术领域,已形成自主掌握的相关核心技术体系。据悉,在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必须是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从吉利目前的情况来看,其科创含量要远远高于科创板门槛,说其“高配”也不为过。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其本次发行约17.32亿股A股股份所募集款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前瞻技术项目研发、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分别将使用募集资金80亿元、30亿元、30亿元和60亿元。总的来说,吉利登陆科创板能提高融资能力和向科技以及新能源转型,而此时的科创板同样需要吉利这些企业来带动板块的承载力,继而激发出更多中小型科创企业的创新活力。回归A股好处多多吉利为什么要选择在此时回归A股?按照公司官方的说法,回归A股市场,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公司资金实力。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各大车企都并不富裕。吉利汽车也不例外,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3.04万辆(包括领克品牌销量),同比下跌19%。另外,吉利上半年实现营收368.20亿元,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同比跌幅43%。对于利润的下滑,吉利汽车在财报中将其归结为疫情导致总收入下滑和研发开支费用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吉利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其中2019年研发投入便达207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6.3%。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都在经历深刻变革,“新四化”成为大势所趋,这些领域的研发都需要大量投入,如果这次吉利能成功打通A股融资渠道,将有利于其用更少时间和股权代价融到更多资金,实现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帮助车企加速转型,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除了研发需要资金之外,吉利一直喜欢“买买买”,连续收购肯定也是要大量资金。自2008年宣布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后,吉利汽车还陆续收购了路特斯和宝腾汽车,购入大比例的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大股东。这些项目都需要资金周转,所以此次回归科创板,可以帮助这个沉迷买买买的吉利更快地融到更多资金。在买车君看来,吉利回归A股是一个多赢的举措。首先,有助于吉利提高融资能力和向科技以及新能源转型;同时,也能提升国内汽车板块上市公司质量,使资金得到更好的分配,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另外,消费者也有望拥有更多好车型和好股票可选。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即将登陆科创板融资200亿元打算怎么花

3,高盛为何高价入股吉利成为第二大股东原来竟与沃尔沃有关百度

2005年5月,吉利成功实现香港上市,此后股票一直处在平稳上升的阶段。 当年6月,吉利股价暴涨9.5%至0.8港元。到了2006年,吉利股价更是连续数月在1港元的高点震荡。2007年因并购锰铜的利好,吉利股价再次直线上涨,6月股价超过1.5港元,创上市以来的新高。 由于国家对资产的外流一直有所限制,此时的上市公司只装有吉利 汽车 46.8%的资产。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吉利终于将46.8%变成了99%。随着上市公司的资产扩大了一倍,其股价到了当年最高的1.46港元,这让李书福“冬泳”的信心更为充足。 然而,此前一直在平稳上升过程中的吉利股票,却在2008年年底跌得一塌糊涂,从当年最高的1.46港元,到12月时一下子变成了0.15港元。这是怎么回事? 断崖式的直降,无疑给吉利人泼了一盆彻骨的凉水。0.15港元的股价,甚至还没刚上市时的高,就连桂生悦自己都觉得有些惨不忍睹。 归根到底,当年消费者对整个市场都普遍信心不足,最终也殃及吉利。 要命的是,上市公司在自身的上升期时,有一家著名的外资银行建议发CB(可转换债券),还可以溢价。 当桂生悦开始着手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这家外资银行竟然组织人手将吉利的股票给打下来了,从当时的0.9港元,一直打压到0.72港元,尽管有溢价25%,到头来还是0.2港元,依旧等于没有溢价。 “后来上市公司又搞了两次重置,”桂生悦有些感叹地说,“现在就连一次我都不会同意的,只是当时我也不太懂。另外,公司说话刚开始也没有太多底气。” 这种状况一直拖到了股票升到1.46港元的那段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桂生悦记得有不少人赚了钱,“但是也有一些人没有出手”,于是就不幸地遇到了这次断崖式的直降。 眼看到期日就要到来,摆在桂生悦面前的是两个选择:如果股价能重新回到0.9港元以上,自己就不用着急还钱,毕竟投资者更愿意持有股票;如果股价持续走低,他就必须按照投资者的重置意见,将钱还给人家。 为此,吉利曾跟多家投行谈过,包括南非商业银行的投资基金,但是它们大多不看好吉利的未来。尽管此时的股价已经自2009年1月开始慢慢回升,但他们还是拒绝了吉利的方案。 终于,吉利遇见了高盛的直投部门。 让市场有些大跌眼镜的是,高盛对吉利选择了直接支持的方式。他们不仅很看好吉利,而且觉得桂生悦跟他们谈的股价——当时为0.6港元——不是太高,而是太划算了。 问题是,要做投资就得对公司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和评估,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前前后后高盛一做就是5个多月,这也就意味着高盛的投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了解决CB到期的问题,桂生悦还是得到处借钱,李书福也想尽各种办法,甚至动用了私人腰包,最终让吉利没有因为这几亿港元而违约。 曾有一段时间,国内媒体都紧盯吉利,认为吉利的资金链变得紧张,质疑李书福“冬泳”是否是虚张声势。但它们不知道的是,吉利当时的压力主要就来自这几亿港元,但对其自身的发展更并无大碍。 更重要的是,此事的解决,也让很多人看到吉利是有还钱能力的,能撑得住,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变得极度虚弱。 在吉利的股价继续回暖的过程中,高盛也做完了尽职调查。 此时吉利 汽车 的股价已经从当初的0.6港元多,飚升到1.6港元,前后涨了将近三倍。如果换成其他投行,或许还会犹豫,都这么高了,再投的话还能赚什么? 高盛为了这个尽职调查,前后花了200多万美元,不仅请专业的财务顾问,还请了 汽车 行业的很多专家来评估,做得非常正规也尽心尽力。在吉利股价上升之后,高盛还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吉利,追着桂生悦赶紧谈条件。 为了对吉利负责,对李书福负责,更要对投资者负责,桂生悦也希望能谈个好价钱。尽管当时的股价已是1.6港元,但他还是希望能溢价卖给高盛,同时能将票息谈到最低。 一开始,高盛开的条件是票息6%,给出的理由是吉利 汽车 的股价已经升了三倍,但桂生悦并没有轻易答应,谈判暂时搁置。 这让高盛有些骑虎难下。 到这个地步,票息到底是多少,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在一天的凌晨3点,吉利与高盛紧急召开会议,不歇气地一直谈到早晨,最终达成共识,那就是票息3%。同时,高盛以1.9港元的价格入股吉利,相比当时的股价,吉利 汽车 实现了溢价。 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对吉利而言,它从高盛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当时一下子拿了它3.5亿美元,这是我们在 历史 上拿的最大的一笔钱”。对高盛而言,尽管以相对较高的价位进入吉利 汽车 ,但当它最终从吉利 汽车 身上套现离开时,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李书福坦言:“高盛为吉利注入了额外资本,为长期策略提供了资金支持。”其实,高盛入股吉利,或与吉利下一步的重大战略密切相关,那就是收购沃尔沃。吉利的公告明确称,资金用途包括潜在收购事项。 写在最后: 对高盛来说,投资吉利当然不是为了扶持中国的自主品牌,而是看好中国 汽车 市场的未来,看好吉利的未来。对吉利来说,高盛的入股,显然不只是拿了几亿美元资金那么简单,更大的影响还在于给市场和投资者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吉利的发展已经真正步入正轨。

高盛为何高价入股吉利成为第二大股东原来竟与沃尔沃有关百度


文章TAG:为什么收购吉利汽车股票为什么  什么  收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