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票为什么这么火,各位朋友炒股有什么好经验希望大家来分享
来源:整理 编辑:双城财经 2023-08-29 21:04:14
1,各位朋友炒股有什么好经验希望大家来分享
炒股看趋势,单边牛市少,碰上握股两年不急跑。震荡行情最常见,红个两月变色了,牛股也难长长长,此波赚来若不出,下波又再回去了。慢慢跌市没有底,抄底多在半山腰。强者更强是真理,多头形成还要长。时间波浪太飘渺,艾略特来都疯了。均线布林最合用,加上Macd就够了。如果你真是新手,那么恭喜你。现在入市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有许多的高手一直在盼着此次行情,此次行情甚至是一些投资者朋友的人生转折点。我有以下想法供楼主笑纳。既然是新手,那就不用学什么技术呀基本面呀等等,如果你下苦功学习技术,现在不是时候,晚了。技术是在没有行情时学的。基本面的分析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而不是靠一天两天或十天半月突击学习得到的。新手要剑走偏锋,另用别的方法操作。其实质也与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殊途同归。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方法呢?用股市中最流行的一句话讲,那就是----跟庄!就是跟大资金运作。有很多朋友会说,“跟庄是最困难的“,跟庄可是有技巧的,不是什么庄都能跟。现在的行情如火如荼,大资金暗流涌动,其中的主流资金主攻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高价股,主要是20元以上股票。为什么资金会介入那么高价的股票中呢?我认为既然是大行情,就必须要有大龙头股,且此大龙 头股必须涨到一个让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敢相信的价位,这样也就能为其他股的上涨打开空间。只有涨到”天“价才能正明是大行情!我想要不是最近行情这么好,楼主也不会入市吧!哈哈哈....第二个方向是有特殊题材的股票,这类股往往都是低价股。一般都具有翻倍的潜力,但不易把握。 怎么样才能断定大资金在其中活动呢?那就要从该股的成交活跃营业部中去查找(详见软件中F10的资料)。如近期大幅上涨的牛股张裕AB、G老窖、云南白药、万科AB等股中,成交金额大的营业部都为大资金专用席位。只要关注这些,就可入场跟庄。成交前五名的机构席位越多越好,张裕AB的前五名连续两天都是机构席位,能不大涨吗!(不到三个交易月,已翻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宝能强购万科为啥
这种格局,对万科的管理层来说基本是命悬一线。对万科管理层来说,现在所能选择的应对手段很有限。一方面,宝能系已经在二级市场获得了一百多亿的浮盈,这使得宝能进可攻退可守;经此一役,宝能系退不但可以赚钱,宝能的品牌知名度也快速获得了成长,未来在金融资本市场会更加顺风顺水。另一方面,万科现在找接手增发的对象有困难,短期内调集如此规模的资金来吃掉万科的增发盘,往往又不是立刻能做出的决策,而万科的形势又是十万火急。更为重要的是,哪怕万科真的找到了这样的人,只要宝能让很多投资者相信,宝能主导万科后万科能够更好,在股东大会上就可能否决增发方案。再退一步说,哪怕最终万科这次增发成功,稀释了股权,但像安邦这样更大的资本要继续和宝能推动收购,万科又如何应对?所以,万科的根本问题在于股权过于分散,市值又过于庞大,一般人根本玩不转,而有资源想玩的人就能很想玩。当然,由于宝能系的资金是杠杆资金,其年利率至少六七个点,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一年光利息也得二十亿,所以理论上万科可以找个理由进行长期停牌来耗垮宝能。但问题在于,宝能现在二级市场一百多亿的浮盈,一年半载一二十亿的资金成本完全可以顶得住。更何况,万科很难做到长期停牌,缺少相关理由,证监会发言人在周末的发言已经表明了态度,万科试图钻制度的空子是很困难的,而短期内找一个长期停牌的理由好像又说不太过去,更何况哪怕长期停牌也很难拖得过去。综上所述,万科管理层的这次狙击战恐怕凶多吉少,最终万科被宝能拿下可能性更大。退一万步,万一万科真的逃过这一劫,“救”的人的能量也决定了万科要依附于这一股资本力量,而若自身没有相关资源,他们又何必伸手救呢?所以,对万科管理层来说,再想过以往管理层控制公司一切的日子是基本不太可能了。谁将是赢家?这一战役谁将是赢家?宝能无疑是大赢家,这毫无疑问。二级市场浮盈一百多亿,形势一片大好不说,宝能的品牌知名度、宝能系的市场信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毫无疑问宝能系是最大的赢家。要说输家,万科不一定是输家,因为万科加上一个在资本市场能够如此呼风唤雨的宝能,对万科这个企业来说不是坏事,甚至可能就此打通很多产业领域,扩大万科的产业链。而且,既然有宝能愿意付出如此代价来拿万科的股份,这就充分证明了万科的价值。哪怕这次宝能没有成功,也还有另外一个宝能的出现。不过,对于万科的管理层而言,这次形势非常不妙。因为,现在宝能的目标很明确,通过二级市场买入股权控制万科,然后下一步就是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推动万科与宝能系的合作。如果万科管理层不愿意合作,那么宝能就可能对董事会进行改组。所以,对于万科的管理层来说,一旦宝能控制了万科,管理层要不选择合作,要不选择换人。对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王石、郁亮来说,一个大挑战的确摆在眼前了,特别是王石挑战最大。
3,现在市场上最火的股票是什么
年关将近的年节期间,还可以关注零售、百货、超市行业的板块、个股的。以下为一条近日市场的看点,以及操作上的建议,敬请一同关注--- 【大盘欲进且退,夯实上攻根基;强势整理蓄势,后市还将走高;关注补涨行情,市场还可看好】 本周五(12月25日),大盘没能延续昨日的大涨,小幅低开后基本呈现低位振荡的格局。权重股表现疲软,中小盘科技股及物联网概念股表现出色。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收报于3141.35点,微跌0.38%,深圳成指收报于13289.94点,微跌0.12%,两市成交量略有缩小。成交量不见放大也可以看出年末大家对大盘偏谨慎的态度。 后市分析,今日缩量回调可以看出多空在年末这个时间点偏谨慎,这次下跌主要是新股扩容及政府对地产的调控政策出台引发的,但下周申购资金回流及地产板块对利空逐渐消化,估计大盘逐渐转暖的概率大。小盘股近来表现活跃,特别是电子类个股中赚钱效应有所显现,但金融、地产反弹动力仍不足,成交量也不见放大,估计股指在3100点附近仍存在反复振荡洗筹的过程,积蓄能量之后仍有希望继续上涨。总体来说对后市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3100点以下仍是逢低吸筹的机会,中线趋势依然看好。 大盘后期继续反弹,从技术指标来看,kdj指标形成金叉,macd的绿柱开始减小,预计下周大盘继续演绎反弹,但个股方面必有分化,投资者可关注超跌反弹和前期强势品种,大盘后期仍会震荡向上的格局依然不变。大盘重回升势,而后市的反弹高点,暂可看高到3360点。 需要注意的是,大盘在触底后即展开的反弹,并不是所有的个股全都会齐刷刷地上行,而是有个先来后到的状态,并且有的个股还会有反复的。不能一概而论。 再说,年关将近,有的投资者将会选择离场休息,市场和盘中个股因此会带来些许的波动,使得盘中呈现沉郁、徘徊的状态。但是,盘中依然会有很多的个股,在拒绝回调地、强势上行的走势,并且,大盘短线和中线的市场情况,总体是向好的,这是有理由确定的。 操作上,投资者可以关注回调到低位的个股,加以积极地关注和短线介入,或者继续持有强势股待涨为主,保持一定的仓位,追高的投资者还要谨慎一些。逢高减持一些今年以来反复炒作的、升幅过高的个股。年内大盘的中线走势,是为底部抬高的箱体震荡走高,呈现逐步推高的走势形态,因此,中线操作,不妨积极乐观一点,在操作上不妨重仓一点。 展望来年,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市场仍有新的机会,明年的高点,将会高于今年。投资者大可在股指的回落之中调整自己的持仓结构,展开“冬播”耕耘,备战来年的股市行情。持有大幅回调,深幅调整个股的投资者,还可在其回调的低位进行补仓,以降低交易的成本。 000002万科a;600383金地集团,股价近日回调到低位触底,有了探底后的多日反弹,但其升幅不大,后市短线走势,以超跌反弹走高为主。建议加以关注,不妨积极介入。
4,深圳不能注册投资公司了吗如何注册可以与投资公司看起来差不多呢
从今年初工商总局发文暂停投资类公司注册,至今也没有解除!那么对于经营投资公司的朋友该如何做呢?众所周知, “万科事件”、“p2p跑路”等,可谓是把经济市场搅的腥风血雨,一团乱糟!So停止注册金融类公司,投资类公司也停止注册!投资类公司由于受到前一段时间的P2P等的跑路影响,也受到牵连,停止了注册,那么据可靠消息最近深圳对投资类公司已经开放啦,想注册的客户可以着手准备啦!由于停批,所以市场上大部分转让公司火了一把,很多人会考虑转让会不会有坏账烂账,现在不用担心,政策开放可以不用转让,我们可以注册咯!深圳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互联网金融企业达到2048家。作为互联网金融最活跃的城市,“暂停”主要是为了与全国监管行动形成统一,这一次的收紧信号,并不是堵死。一、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对新注册的投资公司也好,还是对原本就注册好的投资公司,在细则出台后,监管都将愈趋愈严,一方面对于新注册的公司设定门槛,另一方面也对原有公司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等重新明确登记及后续备案程序后,投资行业的公司商事登记仍将放开,走上规范发展之路。二、投资“暂停”鞭子落地过去几年,由于许多人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促使投资行业高速发展,中国股市去年年初的飙升也引发了一波注册投资公司的热潮。然而,近期投资类企业“事故频发”,导致数百万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投资类行业监管的严重缺失。这次对投资类公司注册登记的暂停从今天起就生效,从源头开始控制投资行业的过快发展,再次体现了央行“穿透式监管”的决心。三、全面“暂停”并非堵死在监管细则及各项配套措施正式落地前,如果对注册不加以限制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一个"投资"公司,而实质很多公司注册后基本没有营业。暂停投资类的工商注册登记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而已,主要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其他条件一些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从事投资业务的公司登记问题请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经研究,现就此问题通知如下:1、投资公司是以自有资产进行投资,并以投资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公司。它不同于金融性信丨托投资公司。《公司法》对投资公司这种形式已予以肯定,因此,应当允许设立投资公司。设立投资公司不须经人民银行批准。2、投资公司可以在名称中使用“投资”一词,并可作为标示行业的概念。3、投资公司的投资业务和直接经营的业务应予区分。投资公司经营范围中的“投资”是指该公司投资某行业、产业的范围,而不表示该公司直接经营该项业务。如:“对旅游业的投资”,是指该公司可以投资旅游业,而不表示经营旅游业务;旅游业作为投资领域,不须报行业管理部门批准。4、内资设立的投资公司,其投资的领域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外,核定经营范围时,对其投资的范围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投资公司除投资外,可以直接经营其他业务,直接经营的业务,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审批的,应报有关部门审批.你好!很简单。无风险,不伤人脉,不伤自己,易达成的事业,可交流!!!!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5,万科公司在发展历史上采取了哪些战略决策
今年挺流行大比例送转股的,推出10送转10的上市公司也已不少,此前已经有精伦电子(相关,行情)、上港集箱(相关,行情)、金融街(相关,行情)、华工科技(相关,行情)、常林股份(相关,行情)、内蒙华电(相关,行情)等。但我们大家心里都有数:万科的这个10转10与它们不一样。为什么?因为:
(1)它们或是老庄股、或是高价股、或是近期刚被暴炒过的新股,在形象上根本无法与低价大蓝筹的万科相比;
(2)论地位,万科是当之无愧的国内地产的知名品牌,近十年里凭一个"万科城市花园"的地产品牌从深圳打到上海再打到北京,而房地产又是2002年高速增长的一个行业(200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0%),这种行业中的老大当然地位不一般;
(3)万科此前一直为"稳重"的市场形象所拖累,以往,每年的业绩和分红方案都很没悬念很没激情,收益永远是0.45元/股左右,分红方案永远是10派1.5元转1股左右。正是因为如此,今年的10派2转10才是这样的令人震撼;
二、对"增长"的另一种理解
当然,万科的2002年也有一丝小遗憾,那就是增长下降,主营业收入(45.74亿元)仅增长2.68%、净利润(3.82亿元)仅增长2.32%。而往年,它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一般稳定在25%--40%间。但此时,我们想阐述对"增长"的另一种理解:
(1)以前大家认为只有"业绩增长"才是增长,但其实不然,万科前几年的确年年业绩保持高增长,但对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东来说,这个增长看得见、摸不着,因为:万科的2002年净利润比97年的净利润足足增长了一倍,但现在的市价(即使是全部复权后)却依然未超过97年初的那个最高价;
(2)其实,"分红增长"是另一种更为实在的增长。96年-2001年的6年间,万科的累计分红方案总共是10派8.8元转3.5股,而此次一次性地"10派2转10股",孰轻孰重?什么才是分红高增长?一目了然。
三、假如彼得.林奇来大陆投资的话
这当然仅仅是一个比方,因为这位被誉为"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早在1990年便已经退休了,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在1977年-1990年的3年间共增长了27倍、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彼得.林奇在他的《战胜华尔街》一书中,作如是说:"如果你喜欢这家商店,你多半也会爱上它的股票"。他有一个习惯,当他想在零售行业挑选一些新股票时,他就开车直奔他家附近的一家购物中心,在途中,他会路过许多家商店、快餐店,而身边那些熟悉的、喜爱的商店,往往也在高速成长,往往也成为他的投资对象,往往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这就是大师级的投资风格,同样,我们也以这种择股标准来看待万科。在我们身边存在一批这样的朋友,他(她)们的梦想之一就是买万科的楼、享受万科的物业管理,万科在当地所推出的每一处新楼盘都会钩起他们的购买欲,即使买不了、看看也是好的;甚至有朋友在深圳置业刚刚选择万科的楼盘,新近又跳槽到上海浦东,结果就成了:深圳的万科楼盘舍不得卖,在上海又继续恋恋不舍地盘算着万科在浦东的新楼盘何时开工。假如大师来中国大陆投资的话,应该不会忽略身边的万科吧?
若许有人仍不放心:万科是否是为了它的转债才推出这个10转10的啊?转债会不会对二级市场的股票形成压力啊?我们的回答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我们做股票也要"抓大放小"(抓住大利好、放弃小利空),而对于现价11.52元的万科来说,大利好就是--万科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大方的10转10,机不可失。目前可能是万科发展历史上最好的.
1、59亿元公司债券的及时雨,让万科的资金链健康得不能再健康了,近期多家房地产大腕的融资获批,证明政策上对于房地产行业也是有保有压的。所以政策上的微妙转变,也使房地产行业的最坏时刻已过去了。下面来分析一下,在这个行业的最坏时刻中,谁是活得最好、准备得最好的?
2、万科近期的销售能力,应该在1-4月的公开销售报表数字上也能说明一切了,如果和金地、保利对比一下,就更加好看了。继续关注5、6月的销售数字。
3、万科的融资能力:原来就是多种融资并举的,本来银行贷款的收缩对于大型地产公司就是利好(不要以为我在这个非常明显的调控时刻还在胡说,这里混得久的都知道,我就是某大型国有银行的职员,还是知道一些些的。)当然,这个“利好”是相对的,因为近期的贷款规模收缩是真的,但是影响的是中小企业,而不是信用评级高的好企业和大型企业。59亿的债券的批准,就更加使万科的融资无忧了。
4、现金流情况:如果上面的3解决了,那么应该这个4就不必讨论了,但是针对近期的某些的“专业”的分析,还是忍不住要说一下。现金流的分析当然不能单单看现金持有量和融资情况了,因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经营现金流”,具体数字我就不再重复了,虽然我并不赞同该文的说法,但是就算是该文上也显示,“现金流集体断裂”的房地产行业中最好的还是万科,好象是“-1.52元/股”吧,大大低其他上市公司。
5、分析一下我为什么不赞同上面的那篇文章的说法,其实那篇文章说得好像非常专业了,最能说明企业经营成果的是“经营现金流”,而不是利润,但是作者不知道是不是忽略还是有意忽略了:房地产行业中,因为土地、房子都是存货的一种,并非固定资产,所以房地产行业的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固定资产占用较少,所以三种现金流中“投资现金流
6,美国次级房贷
这位朋友,偶是认真写的,并举了例子,你耐心读一定能懂,你最棒! 次级房贷是相对于“正常房贷”、“优质房贷”而言的。这与美国高度开放和高度灵活的金融市场相关系。在美国,像汽车、房产等耐用品资产的销售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由于耐用品交易数额大,买主无法全额一次性支付,所以需要通过银行、小金融机构、以及业主本身来获得融资。(在中国,目前只有通过银行获得融资比较常见) 下面我分两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第一、什么叫次级债;第二、为什么次级债会流入金融市场并带来危害。 1.什么是次级债: 我们以小李买房为例。小李要在纽约曼哈顿买一套万科家园精装公寓(真希望中国企业能那么强)。这套住宅20万美元(市场价)。小李到花旗银行贷款,银行审查小李的资信批准贷款。但银行不会全额贷款,它最多向房地产商支付80%的数额,即16万美元。而剩余的20%(4万美元),作为小李的首付款,由小李支付。 这部分钱由小李支付的目的是防止银行亏损。如果房产市场不景气,房假下跌15%,该房价变为17万,又恰逢小李出现财务危机无法还钱。法院此时有权将房产拍卖,以补足小李欠花旗的款项。法院将房子卖出,获得17万,足够补充银行贷出的16万,剩余给小李。此时银行是没有亏损的。这种对于贷方而言很安全的房贷,叫做“优质房贷”、“一级房贷”,是一种正常房贷。 若假设小李无法一次性拿出4万美元作为首付款时,怎么办?小李就会去找其他的贷款机构,利用手中的这套房子再贷款。他会把房子再次抵押给另外的一家叫ABC的贷款机构。但此处要注意!小李的这次抵押,最多能抵押贷出4万美元(这是初次抵押之后的剩余部分),比如只能贷出全房款的15%即3万美元。这样小李就可以买得起这套房子了(自负1万,花旗16万,ABC付3万)。 但是,小李在ABC公司的这次抵押被称作“次级抵押”,它的权力低于小李在花旗的第一次抵押(ABC公司提供的贷款则称作“次级抵押贷款”)。也就是说:如果同样遇到房产市场不景气,房假下跌15%,该房价变为17万,又恰逢小李出现财务危机无法还钱时, 法院将房产拍卖17万。那么,对于这17万,花旗有第一求偿权,ABC公司次之,最后才是小李。也就是17万先用来还花旗,再用来还ABC公司,最后剩下归小李。如果此时小李已经还了花旗5000,也还了ABC公司5000。那么,这17万首先还花旗15.5万元(16万-0.5万),其次还给ABC公司剩下的1.5万。 这样一来,ABC公司赔了1.5万元。可见它的风险远大于花旗银行(花旗在这笔交易中依然没赔钱),所以ABC公司向小李收取的利息要很高(比如花旗收5%,那么ABC公司要收9%-10%),以补偿它的高风险。 这就是“次级抵押”、“次级抵押贷款”的来历。 2. 为什么次级债会流入金融市场并带来危害? 我们都知道,银行是先吸纳存款再放贷,那么对于没有吸纳存款能力的金融机构(如上例中的ABC公司)或业主(房地产商、汽车销售商等),如何拿得出钱给别人贷款呢?它们的做法正好与银行相反:比如ABC公司先用自有资金贷给小李3万元,然后它就会通过发达的美国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发行抵押债券,票据利息为7%-8%(而它贷款给小李的利息为9%-10%)。ABC公司首先通过销售债券回笼原本的3万元本金,作为下个生意的本金;其次,它通过收取小李9%的利息和支付投资人7%的利息来赚取2%的利差。这样,ABC公司所持有的“次级抵押贷款”就变成了“次级抵押债券”流入金融市场。同样,当前流行的汽车销售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车贷”、银行拥有的信用卡短期贷款、银行拥有的房屋“初级抵押”贷款也都可以以这种方式发行债券回笼资金,并赚取利差。 但是,流通在债券市场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抵押债券,所面临的风险却各不相同,以房屋 “初级”抵押债券 及 “次级”抵押债券 为例:由于ABC公司持有的抵押优先级低,违约风险大,因此它以此发行的债券也就有着同样高的违约风险。如果发生前面所述的市场变动,ABC公司首先得不到小李的全额还款,然后紧接着投资ABC次贷债券的人得不到ABC公司的偿付。相比而言,房屋初级抵押债券风险却几乎为零。 那么投资人为什么要购买风险极高的次贷债券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利润很高,且相对于股市而言,有抵押资产作保证,虽然抵押效力不强,但比股市的风险要小。只要房地产市场不跌,次贷债券持有人就可拿到比市场利息高很多的利息。(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六年牛市也鼓舞了投资人的信心) 但是,使“次贷”危害的大面积扩散另有其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次贷风波中有很多大公司也蒙受巨大损失(如美林证券)。它们的风险管理能力非常强,那么为什么它们也会难逃一劫呢?难道它们的管理人员不懂这种债券之中的风险吗? 不是,他们当然懂。只是他们另有想法。在美国股市,上市公司每年业绩报告非常透明,投资人根据业绩进行投资。如果没有好的业绩,就难以支撑公司的股价。这次遭受巨大损失的大公司基本全是上市公司,它们为了使自己的股价上涨或止跌,只能增加帐面利润。可利润增长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美国这种金融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这样的话,公司没办法只能冒险投资于高风险高受益的次级债券,来使帐面利润大增。 可是这样做,股票涨了,让大股东资产增了值,却让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人承担了风险。一旦房产市场下跌,贷款违约就会增加,次债就会记损,相应投资公司记损,股价就会下跌,最终害苦了高价买入这些投资公司股票的美国民众。次贷危害就此大面积扩散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相关知识: 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下跌,房贷违约就会增加? 依旧以小李为例,其实小李有能力还钱。但是当他的地产贬值15%之后,他就不愿意继续按原价20万贷款买房了,下面做一个比较: 如果他违约,那么,17万拍卖掉房产后,他自己一分不得。但是他损失了1万元首付款和1万元还款。然后他再贷够17万元,在市场上买下同一处房子或相同标准的房子。此时小李支出 1万+1万+17万+(17万产生的利息),获得价值17万的房产。当前一共损失2万元。(17万元利息的现值为零,不计入当前损失) 如果他按原价20万贷款买房,并假设房产没有继续贬值,一直为17万。那么此时小李支出了1万+3万+16万+(20万产生的利息),获得17万的房产。当前一共损失3万元,且从长远来看还白白多损失了3万元产生的利息。 所以,小李是不会继续还钱的。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为“理性违约”。 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下跌,房贷违约就会增加的原因。 有些人说:银行把钱贷给那些信誉不高的人,因此产生次级抵押贷款风波。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和法律体系是非常完善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考核极为严格,并且受到法律和市场的严格监督。所以信用不好的人是休想从美国金融机构贷出钱的。(所以外国人是非常注重信用的!) 其实中国金融市场上也有很多极类似“次债”的债券。比如信用卡消费产生的债券和零首付“车贷”产生的债券。这些贷款的产生都不需要借款人付首付款,因而贷款人承担所有违约风险,转卖给投资人,风险就由投资人承担。 所以,中国资本市场也要防范类似的风险积累。投资人更要看清上市公司的资产风险,避免被泡沫炸的倾家荡产。
7,五级分类次级可以办理房贷吗
应该是不可以了 五级分类次级的话已经是属于不良贷款了 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这位朋友,偶是认真写的,并举了例子,你耐心读一定能懂,你最棒! 次级房贷是相对于“正常房贷”、“优质房贷”而言的。这与美国高度开放和高度灵活的金融市场相关系。在美国,像汽车、房产等耐用品资产的销售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由于耐用品交易数额大,买主无法全额一次性支付,所以需要通过银行、小金融机构、以及业主本身来获得融资。(在中国,目前只有通过银行获得融资比较常见) 下面我分两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第一、什么叫次级债;第二、为什么次级债会流入金融市场并带来危害。 1.什么是次级债: 我们以小李买房为例。小李要在纽约曼哈顿买一套万科家园精装公寓(真希望中国企业能那么强)。这套住宅20万美元(市场价)。小李到花旗银行贷款,银行审查小李的资信批准贷款。但银行不会全额贷款,它最多向房地产商支付80%的数额,即16万美元。而剩余的20%(4万美元),作为小李的首付款,由小李支付。 这部分钱由小李支付的目的是防止银行亏损。如果房产市场不景气,房假下跌15%,该房价变为17万,又恰逢小李出现财务危机无法还钱。法院此时有权将房产拍卖,以补足小李欠花旗的款项。法院将房子卖出,获得17万,足够补充银行贷出的16万,剩余给小李。此时银行是没有亏损的。这种对于贷方而言很安全的房贷,叫做“优质房贷”、“一级房贷”,是一种正常房贷。 若假设小李无法一次性拿出4万美元作为首付款时,怎么办?小李就会去找其他的贷款机构,利用手中的这套房子再贷款。他会把房子再次抵押给另外的一家叫abc的贷款机构。但此处要注意!小李的这次抵押,最多能抵押贷出4万美元(这是初次抵押之后的剩余部分),比如只能贷出全房款的15%即3万美元。这样小李就可以买得起这套房子了(自负1万,花旗16万,abc付3万)。 但是,小李在abc公司的这次抵押被称作“次级抵押”,它的权力低于小李在花旗的第一次抵押(abc公司提供的贷款则称作“次级抵押贷款”)。也就是说:如果同样遇到房产市场不景气,房假下跌15%,该房价变为17万,又恰逢小李出现财务危机无法还钱时, 法院将房产拍卖17万。那么,对于这17万,花旗有第一求偿权,abc公司次之,最后才是小李。也就是17万先用来还花旗,再用来还abc公司,最后剩下归小李。如果此时小李已经还了花旗5000,也还了abc公司5000。那么,这17万首先还花旗15.5万元(16万-0.5万),其次还给abc公司剩下的1.5万。 这样一来,abc公司赔了1.5万元。可见它的风险远大于花旗银行(花旗在这笔交易中依然没赔钱),所以abc公司向小李收取的利息要很高(比如花旗收5%,那么abc公司要收9%-10%),以补偿它的高风险。 这就是“次级抵押”、“次级抵押贷款”的来历。 2. 为什么次级债会流入金融市场并带来危害? 我们都知道,银行是先吸纳存款再放贷,那么对于没有吸纳存款能力的金融机构(如上例中的abc公司)或业主(房地产商、汽车销售商等),如何拿得出钱给别人贷款呢?它们的做法正好与银行相反:比如abc公司先用自有资金贷给小李3万元,然后它就会通过发达的美国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发行抵押债券,票据利息为7%-8%(而它贷款给小李的利息为9%-10%)。abc公司首先通过销售债券回笼原本的3万元本金,作为下个生意的本金;其次,它通过收取小李9%的利息和支付投资人7%的利息来赚取2%的利差。这样,abc公司所持有的“次级抵押贷款”就变成了“次级抵押债券”流入金融市场。同样,当前流行的汽车销售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车贷”、银行拥有的信用卡短期贷款、银行拥有的房屋“初级抵押”贷款也都可以以这种方式发行债券回笼资金,并赚取利差。 但是,流通在债券市场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抵押债券,所面临的风险却各不相同,以房屋 “初级”抵押债券 及 “次级”抵押债券 为例:由于abc公司持有的抵押优先级低,违约风险大,因此它以此发行的债券也就有着同样高的违约风险。如果发生前面所述的市场变动,abc公司首先得不到小李的全额还款,然后紧接着投资abc次贷债券的人得不到abc公司的偿付。相比而言,房屋初级抵押债券风险却几乎为零。 那么投资人为什么要购买风险极高的次贷债券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利润很高,且相对于股市而言,有抵押资产作保证,虽然抵押效力不强,但比股市的风险要小。只要房地产市场不跌,次贷债券持有人就可拿到比市场利息高很多的利息。(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六年牛市也鼓舞了投资人的信心) 但是,使“次贷”危害的大面积扩散另有其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次贷风波中有很多大公司也蒙受巨大损失(如美林证券)。它们的风险管理能力非常强,那么为什么它们也会难逃一劫呢?难道它们的管理人员不懂这种债券之中的风险吗? 不是,他们当然懂。只是他们另有想法。在美国股市,上市公司每年业绩报告非常透明,投资人根据业绩进行投资。如果没有好的业绩,就难以支撑公司的股价。这次遭受巨大损失的大公司基本全是上市公司,它们为了使自己的股价上涨或止跌,只能增加帐面利润。可利润增长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美国这种金融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这样的话,公司没办法只能冒险投资于高风险高受益的次级债券,来使帐面利润大增。 可是这样做,股票涨了,让大股东资产增了值,却让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人承担了风险。一旦房产市场下跌,贷款违约就会增加,次债就会记损,相应投资公司记损,股价就会下跌,最终害苦了高价买入这些投资公司股票的美国民众。次贷危害就此大面积扩散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相关知识: 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下跌,房贷违约就会增加? 依旧以小李为例,其实小李有能力还钱。但是当他的地产贬值15%之后,他就不愿意继续按原价20万贷款买房了,下面做一个比较: 如果他违约,那么,17万拍卖掉房产后,他自己一分不得。但是他损失了1万元首付款和1万元还款。然后他再贷够17万元,在市场上买下同一处房子或相同标准的房子。此时小李支出 1万+1万+17万+(17万产生的利息),获得价值17万的房产。当前一共损失2万元。(17万元利息的现值为零,不计入当前损失) 如果他按原价20万贷款买房,并假设房产没有继续贬值,一直为17万。那么此时小李支出了1万+3万+16万+(20万产生的利息),获得17万的房产。当前一共损失3万元,且从长远来看还白白多损失了3万元产生的利息。 所以,小李是不会继续还钱的。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为“理性违约”。 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下跌,房贷违约就会增加的原因。 有些人说:银行把钱贷给那些信誉不高的人,因此产生次级抵押贷款风波。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和法律体系是非常完善的。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考核极为严格,并且受到法律和市场的严格监督。所以信用不好的人是休想从美国金融机构贷出钱的。(所以外国人是非常注重信用的!) 其实中国金融市场上也有很多极类似“次债”的债券。比如信用卡消费产生的债券和零首付“车贷”产生的债券。这些贷款的产生都不需要借款人付首付款,因而贷款人承担所有违约风险,转卖给投资人,风险就由投资人承担。 所以,中国资本市场也要防范类似的风险积累。投资人更要看清上市公司的资产风险,避免被泡沫炸的倾家荡产。
文章TAG:
万科 股票 为什么 什么 万科股票为什么这么火